“青铜器”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华夏出现大批珍贵青铜器。文物专家曾在宜城秦代墓葬,出土三个青铜“蒜头壶”,通过研究,它们竟是有神秘用途的水壶,水壶能有什么神秘之处呢?它们又揭露了哪一段秦朝隐秘的历史。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日,宜城市的边区正在施工,工人在深挖地基时,感觉碰到一块硬东西,将上面的土弄掉后,一块石板出现众人面前。在好奇心作祟的情况下,工人竟合力将石板翘起,出现一个黑窟窿。 工人用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向里面照去,黑窟窿中好像有几件器具。施工队长得知情况后,怀疑发现古墓,便将消息上报给当地的文物管理局。不一会,专家们带着专业的工具,赶到施工现场。 经过实地考察后,专家确定该地有古墓,因遭到破坏,他们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在清理古墓的过程中,专家认为古墓始建于秦朝,为进一步研究,他们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具带回研究所。 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三个一模一样的青铜器具,吸引到众人的目光。这三件青铜器具呈扁圆形,顶部有些像蒜头,最让大家感到惊奇的是青铜器的两边,竟绑有麻绳,经历两千多年,依旧没有腐烂。通过外形和麻绳,专家们判断,这三件青铜器具是“水壶”,并将其取名为“青铜蒜头扁壶”。 古墓中出土的三件青铜水壶,它们外形一模一样,但大小却不同。在不断尝试后,专家得出:大水壶可以装10斤水,而小水壶可以装5斤水。也就意味着,秦朝的士兵在打仗的过程中,会随身携带水壶。 公元279年,秦国出兵准备进攻楚国,秦军在抵达楚国边界前,需要走很长一段时间,并且翻山越岭。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粮食可以随军走,当水却难以运输,为解决秦兵喝水的难题,秦国才派工匠制作了青铜蒜头扁壶。 士兵们可以根据身形或力气,选择携带不同容量的扁水壶。为方便携带,大家在壶的两侧绑上麻绳,直接将其侧背在身上。正因如此,水壶才会被做成扁圆形,并绑上麻绳,便于携带。众所周知,人在不吃东西的状态下,可以生存七天,而在不喝水的状态下,只能存活三天。可见饮用水,远比食物更重要。 当秦军完美地解决山地饮水难题后,他们翻山越岭而来,最终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而青铜蒜头扁水壶,记录着秦军攻打楚军,并获得胜利的历史。 很多读者非常好奇,青铜扁水壶上的绳子为何能保存两千多年呢?专家们认为,襄阳区域水位较高,许多古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密封性较强,古墓获得了很好的保护。 三个青铜蒜头壶的出土,它不仅为后人研究秦国战争史,提供可信的依据,更让我们看到古代行军作战的艰难,士兵们需要拿着武器,背着笨重的水壶,徒步前行。秦国统一六国,过程真的不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