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茵陈五苓散与厚朴夏苓汤合方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石门易卜 2019-06-13

茵陈五苓散与厚朴夏苓汤合方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忽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

舌脉: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

治疗:侧重芳化。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进,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冷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我治疗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进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冷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冷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进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当局者迷,有一生悟不透此理者,特为点出,愿与青年同道共勉。

方剂原方:

【茵陈五苓散】:

茵陈4克,白术9克,赤茯苓9克,猪苓9克,桂枝6克,泽泻15克。

【藿朴夏苓汤】:

藿香6克,川朴3克,姜半夏4.5克,赤苓9克,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仁3克,猪苓三钱9克,淡香鼓9克,泽泻4.5克,通草3克。

【六一散】:滑石,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