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和交流。文化因人类的创造性而诞生和发展。文化因相互交流丶取长补短,而更趋于完美。 当今各国文化都是人类文明交流的成果。没有任何一国的文化没包含域外文化因素。 我国的语法的确有西化现象。经济学、哲学丶科学的描写逻辑…都直接源于西方,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国的文化属性,反而会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让华夏文化的未来更趋光明,更具生命力。 例如上古时期华夏语言语法的表达是主宾谓,从东周至秦汉由于与域外文化接触,开始演变为主谓宾。 经过魏晋南北朝与胡人汉化的共同影响,汉语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因此才有了唐风宋韵的典雅。 随着诞生于塞北的元、清入主中原。戏曲、章回小说才得到促进发展。因此古典小说多为明清时代的作品。 近代由于日本文化的引入,进一步完善了汉语白话文。 汉语的种种演变与发展,不但没有改变华夏语言的属性,反而大大促进了我们的语言发展。 至于说域外的科技和学术的引入,只会对华夏文明带来助益,不会改变华夏文明的属性。 例如影视技术产生于西方,影视拍摄的技艺丶术语丶操作流程丶表现手法都一直与西方保持一致。但是国人却在用影视技术拍摄我国自己的故事,表达我们的价值观丶人生观丶世界观。影视技术非但没有改变我们的文化属性,反而大大促进了我们的文化传播力。 例如佛学原本是产生于域外的学术,来到中国后,并没有改变我们的文化属性,反而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华夏文化更具魅力。 世界大同是大趋势,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华夏文化的未来在于拥抱世界,与世界共享华夏文明,同时也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这也符合华夏先贤先圣“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训示。 |
|
来自: 挑燈看劍r7wtm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