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什么面好吃?常熟人只有一个答案

 赵杰在南方 2019-06-13

苏州人吃面是有传统的,小小的苏州城里有几千家面馆,百年老字号也多的不稀奇,吃面,早已成为了苏州人的一种情怀,很多人就像作家陆文夫文中的老饕,每天早上去自己心仪的面馆中吃上一碗头汤面后才心满意足,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那到底什么面最好吃呢?三虾面?枫泾大肉面?焖蹄面?奥灶面?其实各人心中的排行榜是不一样的。

www.

再来看看苏州常熟之名寺,创自南齐的虞山兴福寺,记得唐长安诗人常建进寺院,穿竹径听禅声,触景生情,在后禅院题壁写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此诗一出,千古流芳,从此世间知道了兴福寺。

说到兴福寺,就不得不提常熟最出名的一碗面了,直到现在,哪怕常熟本地人,还时常在兴福寺门口吃上一碗蕈油面,相传最早想出要做蕈油面的就是兴福寺里的僧厨,这样算来,苏州的百年老店似乎太年轻了,蕈油面属于千年的口味流传了。

听说蕈油面原先是兴福寺里的一道素食,只供香客与僧人食用,后来成为日常供应。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兴福寺后,在寺外林中野餐,尝到了鲜香扑鼻的兴福蕈油面后赞不绝口,说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从此蕈油面更是声名远扬。

兴福寺门外的蕈油面一直是名气最大的,蕈,其实是一种野生菌,虞山的松树蕈附生在松树的根部,每到春秋季节,特别在雨后,就会长出许多蕈来,当地人采到松树蕈后,都要加菜油烹制,做成松树蕈油,可近几年我在这里尝了几次,总觉得这面的名气有点大于口味,而且放了熏鱼、大排之类的浇头,有点荤素不分了。

小小的遗憾虽然有,但每次来常熟还会找机会去吃上一碗蕈油面,这次正好路过百年老店王四酒家,原本就打算买只叫花鸡尝尝,因为它的叫花鸡一直是常熟十大美食之一,以鸡肉酥香,味透而嫩而著名,见这儿也开了面馆,就进去尝尝看。

果然也有蕈油面,而且还有本山蕈油面,就是产自虞山的松树蕈,其实松树蕈的加工也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衣膜,再清洗掉杂质,用油锅爆炒调味后,才成为“蕈油”,看着这浓色的面汤,估计加了不少油。

这次我真的震撼了,面的鲜味和平时的素面不一样,有种独特的鲜香味,完全不是大鱼大肉掺和的那种味道,绝对更胜一筹,香气扑鼻,鲜美异常,感觉整碗面都脱胎换骨了一样,和在兴福寺门口几家老店吃的口味完全不一样,现在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何常熟人一直把蕈油面放在第一位的原因。看来蕈油的水准是影响口感的关键!

再来看一眼这生长在虞山的松树蕈,有素中之王的美誉,看着和普通蘑菇差不多,颜色是棕色,细细长长的,据说比普通的蘑菇有更丰富的纤维素,口感比较实,鲜味原非一般蘑菇可比,咀嚼中还有着丝丝松树特有的芬芳,大自然真是神奇,虞山上的松树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时候就会生出野生蕈来,而幸福的常熟人民只需小小一勺蕈油,就把常熟面条推上了素面第一把交椅。

作者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