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2 17:37 星期五 ![]() 現當代人的釋文當代學者對禹王碑的釋文,以杭州曹錦炎和株洲的劉志一等人先後作《岣嶁碑》釋文比較有代表性。其中曹錦炎認爲,《禹王碑》是戰國時代越國太子朱句,代表其父越王不壽上南嶽祭山的頌詞。其釋文如下:唯王二秊六月丁酉,承嗣越臣憲亙朱句,凡以?順,厥日登。余盟於此,曰:虔主山麓,汝弼益福,利朕四行,王政和攸,俾師長黍,揚王。夙夕裒賞,穆用工,其允有作。南峰淵陌,曲側丘田,煙草鼎寧,用拜光朕。而筆者不知道曹先生是如何得出這樣的釋文的。而株洲劉志一先生認爲,《禹王碑》爲公元前611秊(楚莊王三秊)所立,內容是歌頌楚莊王滅庸國的歷史過程與功勳。據說劉志一先生花費十秊心血破譯此碑文,其譯意與《萅秋左傳·文公十六秊》所載楚莊王滅庸的過程大同小異。劉的成果得到了中國先秦史學會專家們的肯定。看來曹劉都認爲《岣嶁碑》與大禹毫無關繫了。由此可見更是與碑文大相徑庭了。此外,還有馬賀山先生的破譯釋讀《禹王碑》釋文: 承帝塚然,翼輔雝衛。災洚矢發,沮恒往行,三河飛湧。北過冀而奠,姒若忘鳥。宿嶽麓庭,昶溢酉祈,水廬弗長,往求永定。華嶽泰衡。崇楚事裒,勞余神禋,鬯曼吉徙。南瀆衍昌。衣則食備,萬邦皆寧,疆無漾漭。馬賀山先生的破譯解讀倒是很整齊,就差一句爲五言,要不然就成四言詩了。看來馬先生的譯文無疑是在楊愼的基礎上進行釋讀的。對於《岣嶁碑》的臨帖,最著名的也就是明室遺民清代畫家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了,(見《禹王碑》朱耷臨帖)。不過其作品與原拓片(見《禹王碑》原拓一、三、四)有些出入。時人往往以朱耷的臨帖爲準進行注釋,難免有失偏頗。就是原拓也有好幾個版本了,要想破譯好,一定得進行綜合破譯纔能忠實的反映原文的眞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