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鹧鸪斑?听大师李达论鹧鸪斑建盏,醍醐灌顶!

 garyhyz 2019-06-13

江康桂 银鹧鸪

说到建窑鹧鸪盏,查遍日本所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藏品资料,未见到有完整器的记录,在我们国内收藏界也视一残片为珍宝,足见它的珍贵和稀有。

近期很多开始玩建盏的朋友,大多都是新手,都听说过鹧鸪斑建盏,但是往往很多人对此建盏只知其然,不知道真正的其所以然。

那么,今天建盏会就摘登部分李达大师文章——《论鹧鸪斑建盏》,以期通过大师之角度,帮助大家了解鹧鸪斑建盏。


论鹧鸪斑建盏

李达

——原载于:1998年6月『陶瓷学报』

摘要

本文根据建窑的特点,提出判断建盏珍品的首要条件,并从工艺难度、实物存量、斑纹的本质与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的论述,否定了黑釉白斑盏是建窑珍品鹧鸪斑的观点。再从宋代对建盏分类问题的探讨和建窑油滴斑点的形成机理二个方面论证了建窑油滴即鹧鸪斑的结论。文中也详细介绍了建盏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区別,并对中日两国古籍中建盏名称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建窑,鹧鸪斑,油滴,斑点形成,珍品分类

ON JIAN PARTRIDGE SPOT TEMMOKU BOWL

Li Da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 to identity treasured Jian temmoku wares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 wares. Also the argument that white partridge spot black glazed ware is treasured Jian partridge spot temmoku bowl is refuted from the exposition of three aspects in technology difficulties, amount of the existing wares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partridge spot and its artistic effect. The conclusion that Jian oil spot temmoku bowl is Jian Partridge spot temmoku ware has been proven from both the discuss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Jian wares and the oil spot formation mechanism of Jian temmoku wares in song Dynasty.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ian oil spot temmoku ware and North china oil spot temmoku ware, and advances new ideas on the name of Jian temmoku ware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and Japanese books.

Keywords: Jian temmoku ware, Partridge spot, oil spot, spot 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reasured wares

陈大鹏 鹧鸪斑建盏

序言

建窑自元代湮灭以来,。不仅工艺失传,特別是宋代古籍中记载的鹧鸪斑建盏也成了千古之谜。随着近几年考古工作的近展和对建窑的不断深入,目前趋于一致的认识是建窑的确在宋代曾烧造茶家珍之的鹧鸪斑盏,纠正了鹧鸪斑盏仅出于吉州窑之说。

建盏的釉面花纹各种各样,千差万別。然而,鹧鸪斑建盏的花纹究竟如何呢?这个问题自宋代初期陶谷记载的鹧鸪斑盏起[1],至今历时一千余年,有关鹧鸪斑盏的说法多种多样,却找不到令人信服的依据。现代许多研究者,脱离了生产实践这一最基本的环节,仅凭一些古籍资料和建盏实物的外观作出的主观推断最终也难以自圆其说。笔者从事十余年建盏工艺研究,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妥之处敬请教正。

关于鹧鸪斑建盏目前存在的几种观点

为后文论述之便,在此先介绍三件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盏实物以及鹧鸪鸟的特征。

第一件是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属国宝级文物的油滴茶碗(本文简称「国宝油滴」,见图1);第二件是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属重要文化财的敞口油滴茶碗(本文简称「重文油滴」,见图2);第三件是前些年国內发现的那块黑釉白斑的残片(该类建盏本文简称黑釉白斑盏。见图3)。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鹧鸪斑建盏的釉面花纹应是斑点状而不是条纹状。但由于斑点状花纹的建盏有油滴和黑釉白斑盏两类,使得学术界斑点派內部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1)鹧鸪斑建盏仅是黑釉白斑盏这一类,而油滴不是鹧鸪斑。理由是黑釉白斑盏不仅釉面花纹与鸟的特征相象,尤其是残片底足刻有「供御」二字,而且该类实物发现极少,说明是建盏珍品——「鹧鸪斑」。

(2)鹧鸪斑建盏除了黑釉白斑盏之外,「重文油滴」也是鹧鸪斑,而「国宝油滴」只能仍属油滴却不能归于鹧鸪斑这一类。其理由是「国宝油滴」的斑点不仅其大小、密度与鸟羽斑纹的特征差別较大,尤其是斑点的表面存在镜面反射,而鹧鸪鸟羽毛上的斑点沒有镜面反射,所以「国宝油滴」不是鹧鸪斑。

(3)鹧鸪斑建盏就是日本所称的油滴建盏,而黑釉白盏斑仅是一种由人工刻意裝饰而成的品种,不是建盏珍品。笔者赞成这个观点。

实际上,持上述三种观点的学者在讨论时都同意以下两点。第一,鹧鸪斑盏釉面花纹是斑点状而非条纹状;第二,鹧鸪斑是建窑珍品。这从宋代古籍记载以及几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中可以得知。但是,上述观点不同的原因也就出在对这两种依据的具体认识上。

所以,要解开鹧鸪斑建盏之谜,必须正确评价建窑珍品和深入认识建盏的形成问题。

陈叶琦 红鹧鸪

关于建盏珍品的认识

有人认为,凡是底足刻有「供御」或「进琖」的建盏就是珍品,因为它是专供皇室使用的,显然其制品等级高于民用。如黑釉白斑盏不仅底足刻有「供御」铭,且发现稀少,不言而喻就是建盏珍品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深入实际,认真考察建窑的特点,就不难发现,如此判断建盏珍品过于草率。对于现代人来说,黑釉白斑盏因年代久远,又是稀有之物,或许宝贵。但对于宋代人称颂的「珍品」,却只有那些艺术品位高,尤其是难以重复制作的建盏才名副其实。

陈大鹏 红鹧鸪

陈慧敏 鹧鸪斑

吴继旺 鹧鸪斑

陈大鹏 鹧鸪斑四色杯

油滴建盏在中国宋代的分类问题

1、对古籍中建盏名称的理

中国宋代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舆胜览』,其中写道,「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黃魯直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又君漠茶录「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这段文字是目前所知对建窑盏上斑纹最全面而且最可靠的记述。『方舆胜览』成书于南宋后期,该书作者祝穆是南宋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徙建宁府崇安。幼孤尝从侨居建阳的姑父朱熹学习。崇安建阳均近建窑,着意收集南宋名跡的他对建窑的情況当非常了解。此时建窑的鼎盛时期虽已经过去,生产正逐渐走向衰落,但他作为同时代的见证人,总结建窑的三大杰作即兔毫、鹧鸪斑盏和毫变盏及其一目了然的品位排列值得信賴。

另外,日本方面古代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资料是『君台观左右帐记』。现將日本考古学家赤沼多佳女士在『建盏与天目』[8]一文中所作的最新研究摘要如下:

(1)『君台观左右帐记』(1511)是足利將军的朋友们对他所收藏的唐物近行评鉴的记载。在这本书中被高度评价的唐物,是当时所能收集到的最好的东西,因为也是以优美和稀少作为选择标准。而且在所谓唐物庄严的世界,只有將军家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2)『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记载的建盏有关情況如下:

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中至宝,可值「万?之物」。

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数量上比曜变更多见于世,价为「五千?」。

建盏,即兔毫盏,黑釉里有窑变产生的纹状,价为「三千?」。

(3)「曜变」这个名称,在十五世紀前也有用「容变」、「窑变」等文字;「油滴」这一名称最早出现的文献是『阴涼轩日录』(1459),更早之前,在『滿济准后日记』(1423)中还有「涌滴」这一名称;而兔毫盏这一名称是从『茶录』(1054)开始的。

下面笔者对上述记载的名词谈谈自己的理解。

孙福昆 黄鹧鸪

鹧鸪斑盏问题

鹧鸪斑与油滴从字义上无法解释两者的必然关系,然而油滴是否鹧鸪斑,关键在于「国宝油滴」的认识。因为鹧鸪斑是建盏珍品,而呈斑点状花纹的建盏珍品只有油滴这一类。由于以「国宝油滴」为代表的大多数油滴建盏的釉面花纹与鹧鸪鸟的特征相比相差较大,使得鹧鸪斑建盏之谜长期难以解开。

如果认为「重文油滴」是鹧鸪斑,「国宝油滴」不是鹧鸪斑,只能称为油滴,则必然牵涉到日本所称的油滴建盏在中国宋代也分为鹧鸪斑与其他形态斑纹的问题,这种分类的可能性存在吗?下面我们做些探讨。

陈其富 鹧鸪斑建盏

2、日本称的「油滴建盏」在中国宋代即谓「鹧鸪斑建盏」

笔者认为,由于建盏斑纹各种各样、千差万別,宋代人给予建盏的名称是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建盏而言的,其他建盏只能按类近行归类。否则会出现名称庞杂。甚至有些斑纹「四不象」而无法命名的问题。特別是同一类中如名称过多,容易混淆,难以与社会沟通。

例如,兔毫盏这个名称实质上是对于釉面条纹具有流畅通达这一典型的建盏而言,因为这种建盏的条纹类似兔毛才被喻为兔毫盏。而建盏产品还有不计其数,釉面条纹与色彩千差万別的建盏都和典型的兔毫盏划归一类,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条纹状的斑纹这一共同特征。

同理,「重文油滴」是典型的鹧鸪斑建盏,而「国宝油滴」因具有斑点状花纹,它与条纹状花纹的兔毫盏有重大区別,所以也应属于鹧鸪斑这一类。这里要注意,非典型不等于非珍品,因为是否典型是指与鸟的特征相比而言,而建盏斑纹的优异与否要从整体评价。这牵涉到斑点的大小、疏密、閃光、清晰、色彩等等许多工艺难度与审美方面的问题,

还要特別指出,即使典型的兔毫盏釉面条纹与兔毛相比也仅仅是比喻关係,如果去严格比较两者条纹的精细、长短、疏密、色泽等就失去现实意义。同样,呈斑点状花纹的油滴建盏为数极少,更不可能根据斑点的大小、密度和镜面反射问题来区分鹧鸪斑。假如这样区分,则有许多问题不能解释。例如:

(1)鹧鸪鸟大小不同,羽毛上斑点的大小也不同,那么鹧鸪斑盏斑点的大小尺寸如何确定?

(2)象日本根津美术馆作为重要美术品收藏的油滴建盏[图5],其不同部位斑点的大小与密度都不同,这种建盏应属于鹧鸪斑,还是油滴或其他?

(3)黑釉白斑盏这一类中还有黃点斑、甚至黑斑点。其斑点的大小、形状、色彩与鹧鸪鸟的卵形白斑完全不同。也被认为是鹧鸪斑。为什么对油滴却要求其斑点应与鸟的特征酷似才能称鹧鸪斑?

(4)「重文油滴」斑点表面沒有镜面反射[10],日本也称为油滴,说明日本方面并沒有从镜面反射问题来区分是否油滴,而为什么中国宋代人偏要区分呢?

(5)在油滴之前,日本还使用「涌滴」这一名称,如果说油滴是水面上漂浮的油花,其斑点表面有镜面反射,那么如何解释「涌滴」与镜面反射有关呢?

(6)据现有考古资料所知,中国古籍中从来未见油滴之词,而日本古籍中又从未见过鹧鸪斑之名,如果按照本文所述的第一种或第二种观点,则勢必存在中国宋代有鹧鸪斑与油滴两类珍品的结论,其根据何在?

(7)如何解释『方舆胜览』与『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有关建盏重要种类的数量(各自都是三类)和品位排列的对应关係?而且又如何解释鹧鸪斑与油滴两者的品位高低呢?

陈叶琦 墨绿鹧鸪斑

总之,上述推理过程中,沒有任何跡象表露油滴建盏在中国宋代分为两类的可能,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鹧鸪斑与油滴是同一类建盏,它们只是古代不同国度对它采用了不同类比的名称罷了。当然,我们现在难以肯定名称变化的确切原因,但如果日本国沒有建阳一带这种鹧鸪鸟[11],那么采用「涌滴」或「油滴」这样另一种形象化的名称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建窑油滴(鹧鸪斑)与华北油滴(雨点)的区別

必须着重指出,上文所述的油滴都是指建窑油滴。而日本现称的油滴除了建窑油滴(即鹧鸪斑)这一类之外。还有一类是华北油滴(即雨点釉)。这两类油滴经常被人混为一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两类油滴的釉料化学组成都在某一范围之內,所以这两种油滴也沒有什么区別。实际上,华北油滴与建阳油滴的形成过程和外观特征差別都很大,下面谈谈它们的主要区別。

1、烧制条件不同

建窑油滴的烧成溫度在1300℃之上,而且必须在还原气氛下烧成,而华北油滴的烧成溫度在1240℃左右,在氧化或还原气氛下都可以烧成。

2、形成机理不同

华北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气泡机理。就是当溫度烧到1200℃以上时,釉料中Fe2O3开始分解放出氧气,由于此时釉已经熔融,粘度很大,釉层中的小气泡被封闭无法逸出釉面,随着Fe2O3的分解,釉层中小气泡越来越多,在表面张力作用下逐渐合并成大气泡,此时釉层明显鼓涨,鼓涨的程度往往是釉层原先厚度的几倍。由于釉层中气泡具有富集铁氧化物的能力,使得釉料中铁氧化物逐渐遷移并聚集在气泡的周围,当釉层中的气泡增大到足以克服釉层阻力时,气泡便破裂,形成一个类似火山口的凹坑。随着烧成继续,这些凹坑逐渐被拉平,而聚集在气泡周围的铁氧化物也显露出釉面,在冷却过程中,便析晶形成一个华北油滴的斑点。

建窑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浮萍机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建窑油滴釉烧到1300℃左右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釉开始形成液相分离结构。釉主体相分离出富铁的另一相。在重力与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富铁相易浮在釉表面层,随着过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铁相越来越多,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沒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当烧成近行到一定程度后降溫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当环境条件适合包裹团中的铁氧化物析晶时,便形成一滴建窑油滴。

这个环境条件包括包裹团所处的釉主体相的性质、溫度与气氛等。例如,建盏釉高溫流动性大,在近碗口部位与靠底足部位釉的厚度不同,其釉的主体相性质就不同,使得靠底足部位釉厚处的油滴较难形成。再如,还原气氛直接影响Fe2 与Fe3 的比值。还原气氛淡,斑点偏黃;还原气氛浓,斑点呈银色或偏兰;还原气氛过浓,便析不出晶体,因为Fe2 过多,熔剂作用过强,包裹团又熔入釉层之中。当还原气氛适中,而且析晶溫度与时间都滿足氧化铁微晶的晶面有规则平行于釉面排列时,形成的油滴便有镜面反射现象。

卓立旗 鹧鸪斑建盏

3、外观特征不同

建窑油滴与华北油滴的外观特征是由它们的形成机理決定的,其区別有:

(1)华北油滴是均勻分布的,因为它是由气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气泡,所以斑点布滿整个釉面。

而建窑油滴的斑点是随机而生,所以分布不均勻。它不仅体现在同一件作品上,尤其在不同件作品上差別就更大,所以建窑油滴釉面花纹各种各样。

(2)华北油滴斑点的大小与釉层厚度密切相关,因为釉层越厚。,气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一个「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后就是一个斑点。而斑点的形状也取決于凹坑被拉平的形状。

建窑油滴的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沒有必然的关系,关键在包裹团大小,所以同一件建盏上不同部位的斑点大小与疏密都可能差別很大。而斑点的形状一般呈卵形状,是因为包裹团受釉层流动影响,有被向下拉的力存在。若拉力过大,则斑点成条形状。

(3)建窑油滴在高溫烧成,釉流动大,在盏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而华北油滴在较低溫度烧成,聚釉现象不明显。

(4)建窑油滴斑点內有肉眼可见的沟纹(类似田泥干后的裂纹),是因为包裹团是由许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华北油滴斑点內无沟纹,是因为铁氧化物均勻聚集在气泡周围。

李昌海 银鹧鸪建盏

斑点內有无沟纹是区別两类油滴的根本标志。因为两类油滴在烧制条件波动的情況下,都存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斑点,对于不善于鉴別的人,若从斑点的大小、形状、疏密或色彩生搬硬套去区別,则很容易误入歧途。但不管两类油滴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形成机理会从斑纹內沟纹反映出来。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建窑油滴的形成过程。建窑油滴属于铁钙系分相析晶釉,由于釉面上不同包裹团其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或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即使同一件建盏上不同部位的斑点都可能出现大小、形状、疏密以及镜面反射不同的现象,所以从斑点形成角度来看,也沒有理由把「重文油滴」与「国宝油滴」分为两类。

李达 鹧鸪斑建盏

结束语

宋代茶家珍之的鹧鸪盏只能是日本作为宝物收藏的油滴建盏,因为我们从所有现存的实物来看,釉面呈斑点状花纹的建盏珍品只有这一类。

建窑的主旋律是由灰釉在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各种绮丽多彩斑纹的建盏精品谱写的,而那些用人工裝饰花纹的建盏仅是伴奏的音符。

读完李达大师的文章,获益匪浅。

中国建窑的建盏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当看到鹧鸪斑建盏的那一刻,那种“直入人心”的凝固之美,仿佛让人停留在了看到建盏的那一刻。

建盏鹧鸪斑釉色表现出来的美,主要是由釉的剧烈变化和落差形成的韵味美。其质感是:不均匀,分体、自然,简素,静寂,深邃,枯高,幽玄,神秘,脱俗、立体感等。它高贵而不艳丽,表面很沉静,实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所以有滋味,很耐看,让人寻味的美惑。


有你想看的精彩

1

新手挑盏四大雷区,看到能避雷

2

建盏为什么叫盏,而不叫碗?

3

建盏之本——器型

4

手把手教你快速养建盏七彩光

5

关于建盏的术语

6

什么样的建盏具有收藏价值

建盏会致力于打造 中国最具人气的建盏交流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