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中心竞争力】合肥:具有明显后发金融中心特征 但金融业发展不平衡

 昵称45199333 2019-06-13

中部地区各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期变化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2017年2月,《安徽省“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提出支持合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合肥在CFCI 2中首次进入榜单评选,且强势排名第10位,之后合肥排名回落至第25位左右,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保持稳步增长。根据第10期CDI CFCI评价结果显示,合肥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为33.4,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24位,排名继续保持平稳,如图所示: 

合肥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2017年,合肥金融业增加值551.29亿元,同比增长8.8%,占地区GDP比重达6.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4235.41亿元,同比增长5.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01.22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保费收入314.19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同比大幅增长47.2%,赔付支出85.33亿元,同比增长17.3%。

合肥在CFCI 10中评价结果

在第10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合肥金融产业绩效上升十分迅猛,排名提升7位,而其他几项一级分项指标排名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体现了合肥金融中心发展的不均衡,如表所示。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合肥在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其它方面则要低于中部区域平均水平,如图所示:

合肥金融产业绩效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比较

# 合肥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9.33%,增速全国第2位,仅次于同区域的南昌;从绝对值来看,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为483亿元,全国排名第20位,处于下游,体现较明显的后发金融中心发展特征。

2016年合肥金融从业人员4.0万人,三年平均增速仅为3.57%。

2017年合肥保险密度达到3953.67元/人,较2015年的2710元/人,增长明显,但仍处于中部5个城市的下游。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合肥整体实力相对偏弱,如图所示:

合肥金融机构实力与中部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合肥在法人期货类机构实力具备一定竞争优势,2017年共有3家法人期货公司,资产规模51.2亿元,两项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9位和第12位。

在机构国际化程度方面,合肥缺少外资证券类机构,外资保险类机构只有11家外资保险分公司。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合肥在31个城市中排名第25位,中部地区排名处于下游,在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方面均表现一般,如图所示:

合肥金融人才环境与中部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合肥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全国排名第3位、中部第1。

合肥医疗资源紧张,三甲医院个数仅4个、每万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为49.96个,分别排名全国倒数第5位和第4位。

合肥金融商业环境与中部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2017年合肥人均GDP为90564元,在中部地区是最低的。

2017年合肥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25.43%,在中部地区亦排名末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