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偿二代其实很简单(讲座笔记)

 HUAMUJUN 2019-06-13

偿二代已经运行1年了,但自己在教学中还是和同学们讲不清楚,深感愧疚!2016年12月25日,我们邀请专门研究“偿二代及偿二代下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王灵芝博士(现任职太平人寿投资部、中国保险精算师、曾太平洋保险集团博士后)为我们讲解了偿二代与偿一代的区别及偿二代实施后的重大变
化。


这里将要点和学习体会小结如下,希望借王博士的春风帮到更多的学习者。

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仍然是“实际资本/最低资本”,但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的计算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分别讨论实际资本、最低资本、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变化以及意料之外的结果(与偿一代相比,从偿付能力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不惧怕股灾了!偿二代真的是太厉害了!)

一、实际资本的重大变化

计算公式没有变,仍然是“实际资本=认可资产-认可负债”,但认可资产和认可负债的计算与偿一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1、认可资产增加

认可资产的评估不再采用偿一代下的打折法(如存放在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协议存款、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下的企业债券,以账面价值的90%作为认可价值,偿一代通过资产打折来考虑风险,风险越大,打折越厉害),而是按照会计账面价值计量,导致认可资产价值较偿一代下增加了不少。

2、认可负债下降

保险公司最大的负债是保险准备金。偿一代下,“准备金认可负债=最优估计 风险边际 剩余边际”;偿二代下,“准备金认可负债=最优估计 风险边际”。您看,偿二代下认可负债不再考虑剩余边际(剩余边际是指准备金暗含的潜在利润)了,导致认可负债较偿一代下降低了不少。

显然,寿险公司准备金中的剩余边际要远高于财险公司,于是寿险公司认可负债的下降程度远高于财险公司。

3、实际资本大幅增加

结果是,与偿一代相比,认可资产增加、认可负债减少,导致实际资本大幅增加。由于寿险公司认可负债的下降程度远高于财险公司,所以,寿险业实际资本增加幅度大约是190%,财险业实际资本增加幅度大约是35%。

那么,实际资本大幅增加是否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增加呢?我们再来看最低资本的计算。

二、最低资本的重大变化

偿一代下可简单了,就是有多少业务,就按比例计提多少最低资本。大概情况是:非寿险业务的最低资本就是净保费的16%或18%,寿险业务的最低资本是期末准备金的4%。偿一代的缺点很明显,没有考虑业务结构内含的风险不同,也没有仔细考虑资产投资风险。

偿二代下就复杂了许多,考虑了所有的风险,风险多就多计提资本。总体而言,根据偿二代计算出来的最低资本要求较偿一代有大幅增长,寿险业增长了约170%,产险业约增长了40%。您看,虽然实际资本多了,但最低资本要求也多了,所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会大幅增加。

1、偿二代最低资本要求考虑了所有风险

风险有两类: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又分为:可量化风险(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难以量化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因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完善或无效,导致固有风险未被及时识别和控制的偿付能力相关风险。

2、各类风险对应的最低资本

保险公司最低资本由三部分组成:

1)量化风险最低资本,即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对应的最低资本;

2)控制风险最低资本,即控制风险对应的最低资本;

3)附加资本,包括逆周期附加资本、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附加资本、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附加资本以及其他附加资本。(附加资本的计算还没有成熟模式,下面主要介绍量化风险最低资本和控制风险最低资本。)

注意:对于难以量化的固有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偿二代将其纳入风险综合评级进行评估,利用评级结果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不计算最低资本。

3、最低资本的计算

最低资本=量化风险最低资本 控制风险最低资本 附加资本。

1)计算量化风险最低资本

计算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方法是VAR法,大意是最大可能损失是多少,就要求计提多少最低资本。

看起来很复杂,其实计算起来很简单,就是“风险暴露×风险因子”,例如股票账面价值100万元(就是风险暴露),风险因子0.41,就意味着需要41万元(=100万×0.41)的最低资本。显然,风险因子就是根据VA法测算的结果。

在计算各类风险总共的最低资本时,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相关系数。

2)计算控制风险最低资本

控制风险的大小是由保监会派队伍去保险公司检查其风险控制状况后,主观评估得到的一个百分制结果,100分代表风险控制做的极端好,0分代表风险控制做的极端糟。检查内容: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制度健全性和制度贯彻遵循的有效性;检查频率是1年1次,评估时间是 4 月至 10 月。

控制风险最低资本的计算公式为:

控制风险最低资本=(-0.005S 0.4)×量化风险最低资本   (其中,S为控制风险评估结果:0-100分)

简单计算可知,控制风险最低资本在“量化风险最低资本的-10%(得分100时)至40%(得分0时)”之间。

也就是说,风险控制制度和落实工作做得最好,可以在量化风险最低资本基础上节约10%的最低资本;反之,做的极端差,需要在量化风险最低资本的基础上增加40%的最低资本。

3)附加资本的计算

这里仅考虑逆周期附加资本,实践中还没有具体算法,有点相机抉择的意味,就是由保监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大概含义是说,宏观经济越好,保险业资产负债表越是强健,看起来偿付能力越强(有些虚胖),但隐含系统风险,于是需要计提逆周期附加资本。反之,经济环境越是不好,保险业看起来偿付能力偏弱,但实际上不可能再差了,可以放松一些附加资本要求。

4)哪些风险最消耗资本?

对于人身险公司来说,按照消耗资本从大到小排序是:市场风险、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大概消耗了60%的最低资本,主要是利率风险,人身险公司最大风险来源是利率风险。

对于产险公司来说,,按照消耗资本从大到小排序是: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保险风险大概消耗了40%左右的最低资本,承保风险是产险公司最重要的风险来源。

从最低资本也看得出来:产险公司才是真正的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承保风险),人身险公司其实是以长期储蓄或投资业务为主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

三、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化不大及其原因

如前所述,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公式仍然是“实际资本/最低资本”,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是:偿二代下的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与偿一代下基本相同。也就是说,还是这些保险公司,偿二代与偿一代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化不大(这里指行业平均值),因为,分子(实际资本)和分母(最低资本)同时增大了。

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些诡异啊?偿二代与偿一代下的充足率居然差不多!这里既有内在的计算原则,也反映了行业与监管机构的博弈结果。行业博弈自然是保险公司们要求把资本要求算低点,或者把实际资本算大点,以便提升自己的盈利水平如ROE。

从计算规则来看,是实际资本计算中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将认可负债中的剩余边际释放出来,相当于将保险准备金中潜藏的本来是在未来很多年逐步实现的利润一次性释放到了实际资本当中,这个是大手笔!但也感觉是合理的,因为剩余边际的资金确实已经在保险公司手里了,可以作为资本吸收风险。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与产险业相比,寿险业产品保险期限比较长,准备金包含的利润比较多。所以,如上所述,与偿一代相比,寿险业实际资本增加幅度大约是190%,财险业增加幅度大约是35%。

四、偿二代下的资产配置:不害怕股灾了

这件事情非常有趣,先说结论: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下股市波动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小了很多!意思是说:即便发生股灾,虽然会大幅影响保险公司利润表,但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其实不大!您再体会一下:与偿一代相比,从偿付能力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不惧怕股灾了!偿二代是不是太厉害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股市波动对保险公司实际资本、最低资本、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角度进行分析:

1、股市波动对实际资本的影响:大幅减小

偿一代下,股市大涨(大跌)会使认可资产大幅增加(减少),认可负债不变,导致实际资本增加(减少)。

偿二代下,股市大涨(大跌)同样会使认可资产大幅增加(减少),而且由于资产不再打折,认可资产增加幅度大于偿一代下的水平。看起来也会使实际资本发生水平差不多的变化。

但是,如前所述,偿二代下的实际资本远高于偿一代下的实际资本(主要原因是由认可负债大幅减少造成的),因此,在股市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从实际资本的变化率来看,偿二代远小于偿一代,寿险公司尤其如此!

2、股市波动对最低资本的影响

偿一代下,最低资本要求只与业务有关,与股票无关,所以,股市波动对最低资本要求没有影响。

偿二代下比较有趣:在计算资产的最低资本时,除风险因子外,还需要考虑特征因子,例如在计算市场风险最低资本时,“资产的最低资本=风险暴露风险因子(1 特征因子)”。

股票资产的话,风险因子是 0.41保持不变,但特征因子随股票涨跌而变。股票跌得越厉害,特征因子越低,因而最低资本要求越低;股票涨得越厉害,特征因子越高,因而最低资本要求越高,颇有些逆周期的意味,确实考虑了风险的变化,感觉设计特别合理。

例如,股票价格上涨1倍以上,特征因子=1,意味着100万元的股票需要计提81万元(=100万元×0.41×(1 1))的最低资本;但股票价格下跌为零,特征因子为-1,需要计提的最低资本为0(==100万元×0.41×(1-1));若股价上涨低于1倍,则特征因子为“上涨百分比的平方”,如上涨50%,特征因子为0.25,最低资本要求为51.25万元;或股价下跌50%,特征因子为“负的下跌百分比的平方”-0.25,最低资本要求30.75万元。

也就是说,偿二代下,股市大涨(大跌)会使最低资本要求增加(减少),但增减幅度没有股市波动幅度那么大。

3、股市波动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大幅降低

偿一代下,股市大涨(大跌),会造成实际资本增加(减少),但最低资本要求不变,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加)减少。根据王博士的测算,偿一代下,股灾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影响巨大,在历史上的某次股灾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了30%左右,例如一家公司原来的充足率是200%,股灾后就降低到了140%左右。您看看,如果之前是140%,股灾后就跌至100%以下了!

偿二代下,虽然实际资本也会随着股市大涨大跌而涨跌,但是,最低资本要求也会随股市涨跌而涨跌(颇有逆周期的意味,是特征因子的功劳)。这样,分子(实际资本)、分母(最低资本)其实是同向变化的,于是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波动降低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实际资本绝对数额相对偿一代大幅增加(寿险业增加了约190%,产险业增加了约35%),实际资本的变化率比偿一代下大幅降低,由此导致偿二代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更加不敏感于股市涨跌!

举个例子:同一家公司

偿一代下偿付能力充足率类似于:股灾前是200/100=200%;股灾后是140/100=140%;

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充足率类似于:股灾前是600/300=200%;股灾后是540/270=200%。

也就是说,在偿二代下,股票下跌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不大。偿二代太好了,保险公司炒股票时对偿付能力不必太担心了(当然,对利润还是担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