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又到麦收农忙时,还记得当年在家收麦时的情景吗?

 再回首2599 2019-06-14

每年的6月,是苏北农村的麦收时节.提起麦收,很多人都不陌生,可小时候老家割麦的情景,您还记得吗?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回忆回忆多年前收麦的场景,感叹下岁月的变迁吧~

二十年前,自动收割机还没有普及,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的。

割完后,还要将它拉到场里,这时候是用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

在田间地头,人们挥舞着镰刀,毒毒的大太阳下,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到处都干得热火朝天。

还记得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吗?

不错,这是石磙轧场,用于小麦、谷子等农作物,使粮食脱离穗子。

六月的天,不仅热,而且少风,农民打场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天气。天一明人们就开始摊场,他们把麦子厚厚地摊在场里,其间要不停地翻动,接受太阳的暴晒。

将近中午,摊场的回家吃饭,这时开始轧场。。轧场是一个圆周运动,赶牲口的人只是站在中间拉着绳挥挥鞭子就可以驱使牲口,只要他不停止,石磙就一直吱吱扭扭地叫下去。

再后来,拖拉机逐渐替代了牲口,成为轧场时的得力工具。

轧好了,就得起场,铁叉和竹耙,您还记得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一个技术活。

在麦秸垛玩耍的场景,也成为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温馨的童年回忆。不怕磕、不怕碰、更不怕摔。玩的不亦乐乎!

接下来是扬场,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要不会生虫,然后才能装袋运回家。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前,一般的农村家庭,从小麦收割到存储,最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家十几亩地,连收带种,三两天就可以完成。不由感叹再无小时候的景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