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民居-外行看门道之一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5-23

朋友们说缺了语音部分就不像是老寿的风格,那么你听了吗?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才是看门道。为啥老寿居然外行也要看门道?

应该说最早我喜欢拍摄的是人,只是因为上海的建筑消失的速度实在太快,于是先拍下来再说,一开始就是选择漂亮的老房子拍摄,接着是抢着拍摄快要拆除的老房子,拍着拍着就拍了一大批。但是我对建筑还真是个外行,好在跟着娄老师行家里手,于是也开始慢慢有了长进。当然说到底还是个外行。

74岁的娄承浩老师还身体力行地在老建筑保护第一线

娄老师讲了很多,你们都记得吗?


最近开始带着朋友们徒步走走,看看上海的老街区和老建筑,虽然我常常还是以摄影师的角度来讲述这些建筑的有趣地方,当然也会讲解一些我了解的知识。但是还是发现跟着一起走的朋友更不了解上海的老建筑,大部分人都存在看热闹,只是问这是老建筑吗?没有真正了解这些老建筑其中的差异,当然徒步时间很紧凑,没法迅速讲清其中的内涵,于是忍不住今天以外行的身份给大家讲讲我所了解的上海民居演变过程及相关知识。因为篇幅有限,所以会分段来逐步讲述我所了解的内容,专业人士及内行可以在评论处板砖、斧正互动。

这是在原南市区内不太标准的绞圈房俯视图。因为它没有合围成圈。所以称之为三合院,绞圈房是上海地方四合院方式。

这个看上去有点像绞圈房。


已经消失的西藏南路276号,这是一个带有辅楼,外围装饰以石库门形式出现的公馆。

应该说上海的民居最早还是以我们称之为上海本地房子的绞圈房为主,有朋友甚至于可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俯拍上海万体馆一带时发现还有此类建筑,而现在就是郊县都很少见了。

山海关路282号,上海为数不多的标准三厢石库门建筑。

康定东路有两进的石库门建筑俯视图。

那么我们常说的石库门建筑应该是从江南民居发展过来的,它基本上保持了中国传统家庭祖孙三代济济一堂的居住方式,所以大部分朝向向南,有天井、客堂间、前楼、东西厢房(甚至于有前厢房、后厢房),(最标准的三厢石库门建筑可见山海关路282号裘家:#老寿眼中的上海#老弄堂寻踪:安顺里及周边)当然为了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石库门建筑可以有公馆(带辅楼的石库门建筑),比如已经拆除的西藏南路寿宁路口的金廷荪公馆。有些还有两进,比如康定东路上石库门建筑。当然也可以缩小成单开间的(不带东西厢房)。(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丰裕里

山西北路上的梁宅肯定属于石库门公馆。

张园里的三号花园属于已经接近花园洋房的石库门建筑。

张园内77号那就更加不用说了,属于豪华公馆。

张园三号花园的外立面还是以当时最时髦的石库门装饰。

西藏南路金廷荪旧宅也是属于石库门公馆。但凡是装饰上以石库门建筑,而内部已经西化的建筑是因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处于一个相当时尚的建筑形式,而内部的需求已经有了进一步提升。

一般的石库门建筑是在上海开始有弄堂史就有了,比如说广东路的公顺里(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公顺里)厦门路的洪德里(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厦门路137弄洪德里),这些看上去与我们理解上有差别,十分简陋的石库门却是上海石库门的始祖。石库门建筑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普遍出现,30年代达到最高峰。

康定路还留有江南民居仪门的石库门建筑。上海本地人叫:墙门间。

石库门建筑基本上是两层楼的建筑,最初的设计是为了一家一户,客堂间为祭祖和会客(沿用江南民居的方式),东西厢房可以是书房和餐厅,二楼的前楼为主卧,两边可以有子女居住,石库门建筑开始有错层设计,因为北侧的厨房可以不用太高的层高,于是在厨房间上方有相应的亭子间,亭子间上面是晒台。所有单元相当紧凑,可以满足一家人祖孙三代的所有生活需求。

单开间的石库门建筑

当然由于上海住房条件一直紧张,所以当一手房买来(租来)后就会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紧张而出租部分单元,那就出现了二房东。于是一个石库门单元内就会出现多户居民,这就是上海人说的72家房客,其实这是夸张的说法,应该说一个最大单元的石库门建筑内居住15户人家还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就是早年的房屋转让,我们常常听说用金条“顶”下来这个词汇,其实在实际交易中目前的居民并没有了解上一辈人“顶”的概念。

保留有中国传统大屋顶形式的龙门村。

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知道房屋的使用权也是一种金融资产,其实在老一辈人这里早就是一种需要用硬通货来抵押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无论你把房屋买下来成为产权房,还是租下来成为使用权房都是需要用条子“顶”,而这份金融资产是可以随时转手交易的。

早年的产权房和租赁房价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就我住的弄堂里,听父母讲真正买下来作为私有产权的也很少。而目前由于限购等特殊原因,产权房和使用权房屋的价格差别不是很大。

同时由于战乱等因素,那时买产权房并非最佳选择,所以大部分上海人在49年前都是租房子过日子。

其实当年拥有私房不一定是好事,我朋友家原来住在成都北路大沽路,家里住的是租来的房子,但是弄堂里有一套是自家的私房,私房租给别的居民,自己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所以一直没有被“社会主义改造”掉,但是文 革开始,原来可以收的房租变成剥削收入,所以也不敢问租客收房租,同时当时还规定,不准将无房户退租,以免造成国家负担,也就是说,里面的租户代代相传不愿意退租,就永远不会搬离。这样就一直拖到造延安高架桥时动迁,才按当时的政策拿到补偿款。同样的事例我们还可以看武夷路100号的故事(详情敬请点击:#老寿眼中的上海#武夷路100号-几经转手的老洋房)你住的面积过大,就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石库门建筑与新式里弄建筑过渡时期的四明别墅。

我们在张伟群所著的《上海弄堂元气》一书中了解到一直到1953年私人还可以将手中的房产“顶”给别人而转手交易。而后所有的房屋所有产权交易都视为非法。上海人一度盛行的调房子实际上都是以房换房,如有明显的差异,那也是用实物相抵,如补贴你一辆紧俏的自行车、缝纫机。

当然买和租“顶”的条子差别很大,而一般旧上海的中产阶级手头都会有“条子”,因为战乱和社会不稳定,“条子”拿在手上最稳妥,因此手头稍有积蓄的都会留几根“条子”,好比现在因为货币稳定,你肯定存银行吃利息,现在如果不是生活极为困难,银行里几万元以备急用的都还是有的,那么当时也就是家里留几根小条子以备急用。所以用金条“顶”没有这么神乎其神。(注1)

而大部分老上海人目前祖传下来的老房子都是使用权房,用一个通俗一点的方法来辨别,也就是你家原来交房租给大房东或者是二房东的,那就是使用权房,而你向地税局缴纳地价税的,那就是私有产权房。一个拿的是房租簿,一个拿的是地契。

由于49年后一切土地归国家,所以你是向国家税务局缴纳地价税。如果遇到公私合营,那就是产权房才有这个可能,而使用权者不存在这份烦心事。

关于为啥私有房屋也会被公私合营请百度“公私合营”或“社会主义改造”等词语。

未完待续……

注1:49年前的中国金条是以16两制计算,大条子俗称大黄鱼为16两制的10两,小条子俗称小黄鱼为16两制的1两。

那么按照目前金价每克300元左右人民币来计算,16两=500克,一根大黄鱼=16两=500克÷16*10=312.5克,换算成目前金价约为93750元。按照孝义新村当时16根大黄鱼可以获得一套产权房来说,那就是150万可以获得一栋上下两层102平米的独立住房。(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孝义新村),而目前该地区的住房二手房每平米均价约为10万元,当然独立单元会更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