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也: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

 置身于宁静 2019-06-14


——读金子美铃的诗

作者:木也

1903年4月,在日本渔港小镇仙崎唯一通往海港的大街上,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她的父母给她取名金子照,也就是后来的金子美铃。

金子美铃的一生里,写过512首童谣,每一首都纯净又透澈,带着苦橙花的味道。读她的诗,就会见到她的心,因为她把一切都捧了出来,就像金子一样照耀,又像铃虫的声音那样让人心里生出温柔的忧伤。

在日本,人们喜欢铃虫,每年秋天如果没有走到户外,去听一听铃虫的鸣唱,他们会觉得是“虚度”了一年。两声短,一声长,小小的铃虫就这样唱完了秋天。十月中旬只有零星的几只了,那是还眷恋着不愿意离去的,而到了十一月,它们已然默默地告别,进入了永久的睡眠。

第一次读到金子美铃的诗,是秋天。我坐在图书馆里,透明的落地窗可以望见不远处的大海。我读着《向着明亮那方》,心里像是一块岩石被海水轻轻地拍打着。从图书馆出来已经很晚了,秋天夜里的小昆虫在草丛里叫,我捧着这本诗集,听着虫鸣慢慢走,偶尔小心翼翼地说出她的名字,仿佛一旦说得太大声了,她也会碎了一样。

“花睡着了也不散/风睡着了也不摇/这里是睡着的森林哟/是长长久久睡着的森林”。

多么轻,轻得就像月亮的呼吸。

然而她的诗的美丽不止在于想象力,最珍贵的是她的眼睛见到的总是那些被人遗忘的,她的心向着的总是那些柔弱的单纯的天真的。

她看月亮,觉得月亮瘦了。冬天冷的时候,觉得天上的月亮也结冰了。有积雪的夜晚,她说星星也在发抖。在她二十六岁的生命里,心里担忧的总是,哎呀,天黑了,没有妈妈的小野鸭要去哪里睡觉啊。她也要操心,花儿半夜里偷偷掉眼泪,蜜蜂要是知道的话,“它会像/ 做了亏心事那样,/ 飞回去/ 还蜂蜜吧。”,她还要想,那些没有家的鱼,整夜整夜游着,该是多冷啊。还有小巷里贫穷的孤儿,金子美铃也要让月光钻进他的眼睛里,这样等孩子睁开眼睛,那破屋就成了银色的宫殿一般。还有一年年长出新叶子结出新果实的树,金子美铃也要为它烦忧,念着树啊树,它什么时候才能够休息。

小小的她,心却很大很大,因为要把所有的这些东西装下,这颗敏感而易碎的心,在诗里为万事万物而掉泪,而当我读着,我又因她这样的心而掉泪。她就是这样,对着那些平凡的人,对着生命与世间万物都怀着悲悯,用最简单的语言,却造出了一个比天空还深的世界。

金子美铃的诗里还有海的气味,仿佛能看见一轮白月亮被海水洗得发亮,漂浮在深蓝的海面上。她的海是温柔的,是有小鲸鱼的眼泪在海底深处流的海,是有鱼儿公主出嫁的海,是小螃蟹会在细沙是床上睡着的海。

在金子美铃的一生里,她写了许多和海有关的的诗:《海螺的家》、《海浪》、《船儿睡吧》、《鱼满舱》、《鱼市场》、《海和山》、《海港之夜》、《渔夫的孩子》、《贝壳和月亮》……她的家乡仙崎是一个盛行捕鲸的地方,每到捕鲸鱼和沙丁鱼的时节,这里就如同过节一般,海边的寺庙敲响钟声,渔夫穿上了过节的衣裳,因为向海而居,所以不得不向大海索取。村民依靠捕鱼才得以维持生计,但是人们对逝去的大海生灵仍然怀着怜悯。

人们捕捉大鲸鱼,却连累鲸鱼腹中的宝宝无辜夭折,因此人们会将鲸鱼宝宝埋葬,在仙崎村对面青海岛向岸寺就有一处“鲸冢”,那里埋葬着七十多头鲸鱼胎儿。人们还每年为这些小鲸鱼举行法会,祈愿那些小生灵能够安息。

在《鲸法会》里,金子美铃说“在遥远的海上有一头小鲸鱼,听着阵阵钟声。/为死去的爸爸妈妈,/小鲸鱼在伤心哭泣。”在《大渔》里,渔船满载而归,金子美铃想到的却是“大海里/成千上万/沙丁鱼的葬礼/正要举行吧。”

鲸鱼妈妈不见了,小鲸鱼在海里哭。孩子抓了小麻雀,孩子的母亲在笑,麻雀的妈妈哀哀地看着……金子美铃的心是向着一切柔弱的事物去的。她的眼看见的总是那些哭不出来的眼睛的。

这样的温情,麻雀要是知道,小鲸鱼要是知道,那会不会少点悲伤。因为它们的苦,是有一个人知道,都把它们装在心里的。这样的心,就是住着菩萨。可金子美铃自己的苦,她却从来不说出来。要说苦,真是说不尽的。当现实所能见到的全是痛苦,那就沉到幻想里,到梦境里,到童话里去吧。

我数了数,在她的诗里,有这么多的寂寞,那么孤独地一个挨着一个走了过来。

这寂寞,从小时候得不到母亲关怀,那时她就懂得了孤单吧:“妈妈,妈妈看一眼吧。/雨里夹杂着雪花呢。/嗯,下着呢。/妈妈边做着裁缝活儿边对我说……/妈妈没有看过来/——我寂寞地把脸贴上了,冰凉的冰凉的玻璃窗。”

在《祇园社》里,“沙啦沙啦/ 松针落下来/ 神社的秋天/ 真寂寞啊。”

在《是回声吗》,她听着回声,不一会儿就寂寞起来了。

在《初秋》里,她写一千只乌鸦飞过浅蓝色的天空回家,她问田里的稻花开了吗?她说“这条寂寞的、寂寞的街巷啊,只有家、尘土和天空”。

在《吵架之后》,孤单的孩子躺在席子上睡不着,“杏花/ 纷纷纷纷落/席子的上面多寂寞”,就连卖花的老爷爷也是寂寞的,虽然种的花都卖光了。在《地里的雨》中,她写“萝卜地的白天的雨/到红砂地的土里来/不作声地寂寞地钻进去”。

还有《我寂寞的时候》,“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因为神就住在那葫芦花里,神也住在小小的蜂蜜里,神当然也住在金子美铃的心里,因为“世界上的东西全部/都是神做的啊”,那么神,也该知道她的寂寞吧。于是在她掉眼泪的时候,神就让那白白的橙花香,飘过墙,飘过天空,来把她抚慰了。

一直到人生的最后,当她抄写最后的诗集时,在《卷末手记》里,她也这样说“写到此时此刻/ ……多么寂寞。”

她就这样守了二十六年的寂寞,却一边用着全部的体温去温暖别的生命,用最大的善意去对待,去热爱那些伤害她的人,眷恋这个给她痛苦的世界。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苦,但是她都不会说出来,依然是这样的温柔,天真,让人心碎,把所遭遇的痛苦都报之以歌,是这铃虫的一生,那么短,却唱尽了所有的歌。

她写过那么多的小花小草,最像她的是什么呢,我想是一棵有星星住在里面的蒲公英吧。蒲公英在开,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她那么天真又倔强,相信在瓦砾间也能有根长出来。她最后为了女儿而选择自杀,那是她柔软的身体里爆发出的最大的能量。任何选择用死亡去对抗的人,都是最有勇气的人。

那些铃虫会为把歌儿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戛然而止。

在《茧和墓》这首诗里:

“蚕进去

茧的里面

去到看起来窄小的

那茧里面

可是 蚕

很欢喜吧

变成蝴蝶

就能飞了啊

人进去

墓的里面

进到黑暗寂寞的

那墓里面

然后好孩子

长出翅膀

变成天使

就能飞了啊”

她不会直接说出内心的哀伤,对于那些逝去的亲人,以及失去的事物,她也只是轻轻地说“失去的东西全都全都/ 会回到他们原来的家。”她相信从这生里会长出死亡,可在这死亡中也会生出希望。

在《雪》的那首诗里青色小鸟死了,为了掩埋死去的小鸟,大雪落下了,仿佛天空也在为它哀悼。可是新的一天仍将来到,天空那么晴朗,“蓝蓝的,蓝蓝的,美极了”,就好像一切都会重新开始。鸟儿终有一天会回到天上,重新张开翅膀飞翔。

在《橙花》里,她“伤心哭的时候,总是闻见橙花香”。这飘着香气的白色橙花,就好像能让她的世界变得明亮起来。在日子苦涩的时候,她的眼泪簌簌掉下,她还这样写着:“如果微笑也会这样落下来,会是多么多么美啊。”

在《向着明亮那方》里,她说“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不管生活给她多少黑暗,她这颗心总是向着明亮的那方。

我想,那些读过她的人,心情都会是这样的吧。读了就心里多了一点温柔,也多了一点愁。这份温柔和哀愁,会让我们去仰望天空,想起一些像风又像雨的事,也会让我们看见草地里一只不起眼的小甲虫。读一读,我们就不会那么冷漠地对待一棵树,也不会在冬天把雪地踩得发疼,因为会知道,脚下有寂寞的雪,它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想一想,那么洁白的雪,却在黑暗里,你的脚步就会轻下来。读一读吧,心就变得柔软。

后来,在某一个又想起金子美铃的晚上,我让她和我一直在写的鹿先生相遇了。

“陌生人,请你停下来,听完我这最后一曲吧。

一只草丛里的金蛉子对鹿先生说。

她缓缓地开始弹奏,曲子里有枯草的味道。

终于,她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拉完了最后一个音符。

那个音符漂浮在空中,好像在等着秋天的金蛉子一同远去。

她挥了挥手和鹿先生告别。

我在夏天出生,又将在秋天离开。

每当想起秋天,心里真是又温暖又忧伤啊。

那么再见了,鹿先生,再见。”

那么再见了,金子美铃,再见。

注:

本文发表于《延河》2018年11期精神地图一栏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