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感觉四肢无力、气短声低、消瘦、记忆力下降、头晕眼花,这些症状让自已觉得就是生病了,但是去医院检查却不一定能查出是什么病?其实在祖国传统医学范畴里,这是虚劳病。 虚劳主要指以五脏虚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又称虚损。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出的“精气夺则虚”是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之别,并明确了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引起虚劳的原因很多。《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全面归纳了虚劳之因,提出“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表明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亏虚,日久不复,皆可发展为虚劳。概言之,其病因不外先天、后天两大因素。 1.禀赋不足 因父母体虚,禀赋薄弱,或孕育不足,胎中失养,或后天喂养不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先天禀赋不足,体质不强,易于患病,病后久虚不复,脏腑气血阴阳日渐亏虚,发为虚劳。 2.烦劳过度 烦劳过度,因劳致虚,损伤五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医家四要·病机约论》也说:“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在各种劳损中,尤以劳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为常见。 3.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嗜欲偏食,营养不良,或饮酒过度,均会损伤脾胃,久则气血无以生化,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于营卫经脉,形成虚劳。 4.大病久病 邪气强盛,正气短时难复,损伤脏气,耗伤气血阴阳,复以病后失于调养,每易发展为虚劳;或久病迁延日久,邪气留恋,病情传变日深,损耗人体的气血阴阳;或妇人产后调理失当,正虚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5.误治失治 因误诊误治,或用药不当,以致精气耗损,既延误治疗,又损及阴阳,从而发为虚劳。 调理 虚劳一般大体上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不同的病症艾灸的穴位有所差异。 气虚:大椎、肺俞、肾俞、食窦、气海、足三里。 血虚:大椎、膈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阴虚:膏肓、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阳虚:大椎、膏肓、脾俞、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 日常调护 1.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相当重要,成年人每天最少要保证六到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是最基本的必须要保证的,最好是晚上十点前入睡,不要熬夜,对于虚劳病患者来说,熬夜等于在自毁。 2.保证均衡足量的营养 虚劳病患者要做到不能挑食,别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这样会影响营养的均衡,本来身体就已经比较虚弱,如果再缺乏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会让身体越来越糟糕,所以虚劳病患者要想早日调理好自已的身体,就要做到营养要均衡。 3.适当锻炼 虚劳病患者不能因为身体虚弱就不想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加重虚劳病的病情,病人要适当运动,这样才可以慢慢使身体变得强壮起来,运动可以循序渐进,起初可以以散步的形式,慢慢的加大运动量,只要坚持,虚劳病患者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