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愚人道缘 2019-06-15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所说的,指最高的本体,如说心即道,道即天;也指个人的道德意识,如说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这比陆九渊所说的个人本心意义广泛。

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守仁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记得好多年以前,和一个走的很近的好朋友产生了隔阂,最终分道扬镳。分开的时候,她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

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也终于明白:原来世界有很多种,每个世界各不相同

她眼中的世界并不是我眼中的世界,不同的生命体,对世界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王阳明的心学很多人都知道,心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心外无物

所谓的世界,是相对的。相对于视角而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客观世界可能只有一个,就是道,就是无极,但是主观世界是无穷无尽,瞬息万变的,主观世界就是太极,一物一太极。

无极太极,实际一体同源,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那么,心的本质又是什么?

什么是心?并不是心脏,而是知觉、识别,或者说,觉知辨识。

所有的发生的事、遇到的人,都存在于你感官可以接触到的范围之内,那么假设地球的另一端,有某一个人,他每天穿衣吃饭,说话走路,当你有了那个人的哪怕一点点的信息,或者所见所闻,总之,只有你心内有了这个人的信息,对于你这个视角里的客观世界而言,那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换一种说法,那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存在于你的心内

假设那个人存在于你的意识之外,也就是你从来没有听说,没有见到那个人的一点点信息。那么在你这个视角看,世界没有这个人。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存在于你的心,心外无物。

有人会说,你看不到听不到,不代表这个人不存在,不代表这个事不存在。

这个不一定,如果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人存在的信息被你捕捉,那么你怎么证明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呢?同理,其他人也是一样,如果所有人都没有感知到这个假设存在的人的任何信息,谁来证明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呢?又如何证明呢?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怎么证明他死后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没办法证明。

所有存在的,都必然在感官意识之内,也就是说,一个世界只有一个主观视角,那就是自己。但是,世界有无穷多个。

有人会说,自己不知道,也许别人知道啊,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别人,也是存在于自己的心内的事物,并没有脱离自己的心。

或者说:心外的事物,和你的心息息相关。你的起心动念,使心外事物真实而生动起来

自己心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可能一个主观视角永远不会弄清楚。所以,现在很多人热衷于探索宇宙的秘密,研究生命的真相,生死的真相,总希望给形而上的东西寻找形而下的依据,其实,这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超过他认知范围的事物。就好像,我打个比方,有谁能亲眼看见他的后脑勺呢?道理是一样的。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的主观视角,也就是自己,有一天生命终结,会不会像电脑关机一样,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呢?如果自己生命终结,客观世界还会继续,谁来证明是同一个世界呢?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芸芸众生,每个人归根结底都是自己世界的主宰,一人一世界,一土一如来

心里面是什么样子,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心里有乌七八糟的思想和念头,生活当中就有乌七八糟的人和事

所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改变心境开始

如果你对目前的自己很不满意,记住这句话——想要重新开始,只能从心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