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系教学”,回归自然自主

 Richard_X 2019-06-15

孩子的学习可以变得很轻松

育仁学校有几个“特殊”班级。上课时间推门而入,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场景:没有老师讲课,学生自己看书做题,大声朗读,也有三、五人扎堆讨论,确有不懂再向老师请教。教室里嘈嘈杂杂,但都专注在学习上。更奇怪的是,同坐在一间教室,有学生看的是三年级课本,有的看的却是四、五年级的,甚至还有个头不高、年仅九岁的孩子捧着高中的数学课本读得津津有味。

这种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被这几个班级的校长李克宽称之为“自然自主教学法”。去年八月,在李校长、张医生和严老师的推动下,正式落地。学生来自河南、江西、山东、广东、江苏各地。


李克宽校长

一门三博士----自然自主教学的奇迹

亲自培养了一家三博士(女儿:山东大学博士;儿子:国家公派日本东京大学博士;侄子: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在教学方面创造过许多奇迹,所创立的自然自主教学法,正在被社会广泛学习。

李克宽曾是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镇二中学的校长,他的“自然自主教学法”创造了泗水教育史上的奇迹:一个全县倒数第一的农村中学,高中升学人数五年增长了18倍。自然自主教学法,是李克宽对自身受教育经历的总结及实践结果。李克宽上初中时,因为没有物理老师,村干部让亲戚来代班。这位“物理老师”读课本都困难,自然没人听讲。学生各玩各的,半年什么都没学到。上课“玩累了”,有一天李克宽就自己翻看课本,看了第一章后,发现可以做出几道课后作业题。问一个高中学生,竟然都对了。心里的成就感激发了李克宽的自学热情,一学期下来物理成绩很理想。越学越有兴趣,三个月之后,在泗水县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上,他获得了全县第七名的成绩。

 师范毕业,李克宽回到家乡当老师,发现只要有适当的方法和引导,每一位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过往的经历,让他坚信只有主动获取的知识才能被真正掌握。

在城关镇第一中学当老师时,刚上初中的侄子因为成绩倒数被送来补课。李克宽没有问侄子任何学习问题,不做思想教育,也不补习课本知识。他只是把侄子送到一个独立的小屋子,如果不愿意呆下去,就下地干农活。侄子不愿意干农活,乖乖呆在屋里。屋里除了几本课本,什么都没有。时间长了,没事可做,只好翻书看。两个月后,李克宽问侄子有什么感想。侄子激动地说,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学习的。回去之后,侄子的学习进步非常快。李克宽也在自己两个孩子身上做“实验”,让孩子拿着课本自学,遇见问题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女儿小学毕业时,本可以进入排名靠前的县实验中学。李克宽却把她带到全县倒数第一的镇二中学。“擅自”取消女儿的早晚自习,让她在自己房间自学,困了就睡。初中三年,李克宽不仅没给女儿“开小灶”,甚至连她的作业都没有看过。中考时,女儿全县排名第六。儿子也受益于父亲的自然自主教学法,十五岁就考上大学。如今,女儿是山东大学博士,儿子成为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而曾经的“学渣”侄子则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读博。李克宽创造了“一门三博士”的奇迹。

“泗水奇迹” 

泗水县镇二中学教学质量全县倒数第一。在李克宽的带领下,成为泗水县第一个取消晚自习的初中。八年以后,成为全县第五名。“让孩子拥有学习能力比授予他知识更重要。”李克宽想做一个教育的“案例”,让大家重新思考教育的途径。起初,李克宽“要”了一个班级教数学。他从不写教案,放手给孩子最大的学习自由。因此,每次例行检查,他总是倒数。从一年级数学课本开始自学,不布置作业,也不规定进度,有时自己甚至不在教室。唯一的要求,看不懂的地方,就要停下来,结合上下文,反复理解思考。实在不明白,再问同学,同学相互讨论也不明白的,才可以问老师。这似乎是天方夜谭,受到众人质疑。但李克宽并不着急。他说孩子们有自己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他对孩子们充满了信心。“每个孩子都有差异的。前三名经常都是吃不饱的,不给他充分的营养,他生命的精彩就流于平庸了。抑或不甘于平庸,时常的出格,被不幸贴上了问题的标签。而后三名学生,他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不用着急。”

有一个新来的孩子,考试考得不好,被李克宽叫到办公室。孩子忐忑不安。李克宽却说:“你把今天的试题再做一遍。错了四道题,今天下午做好一道就行。”孩子说:“老师,别让我做了,我不会。”李克宽说:“没事,把题读一读。”孩子读了一遍,不会做。李克宽又说:“再读读。”孩子又读一遍,还是不会。孩子读到二十六遍,说自己会做了,并给出了正确答案。

前两年,孩子们的进度比较慢。三年级之后,自主自学的能力强了,学习似乎越来越轻松,成绩水平普遍超过同龄孩子两个年级。四年级时,这些孩子惊动了济宁电视台的《闫虹访谈》。闫虹采访了李克宽和他的数学班级之后,不断有外界参观交流,“自然自主教学法”正式诞生。18年,这个班级的孩子分散到济南、济宁、泗水等地的中学,家长纷纷给李克宽老师报喜,说孩子们进入中学后的好学状态一直不减。比如颜丙涛同学,进入县城最好的初中后,第一次考试就成为年级第一,总分510,他考了483,数学和英语都是满分。

医者医身亦医心 

正是这个班级的学习状态,让张医生毅然投身“自然自主教学法”。至今,他记忆犹新:“我第一天去观课时是晚自习,孩子们就自己在那里学习。此时校长已经出差十几天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十多天没有老师的班,会乱成什么样?但是我没有想到,那些孩子学习那么专注。我们进去时,仿佛变成透明的。孩子们丝毫不受影响。” 

遇到李克宽之前,张医生是一名扶阳派中医,在广东惠州有一个900平米的诊所。行医这些年,他越发觉得很多病并不是身体的问题,真正的病根在社会、家庭、人际等各方面。很多家长带着“叛逆期”的孩子来找他“看病”,但在张医生看来,这些孩子很有天分,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教育方法。而自家的老二滔滔进入小学后,他也经常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调皮捣蛋等等。张医生焦虑了,开始探索个性化教育,常年保持着6:5的师生比,因此每年都要赔上十几万。张医生认为培养孩子的关键在于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他希望自己的探索可以让孩子受益。

(张医生在孩子的开笔礼上)

2018年李克宽受邀去惠州做讲座,张医生前去参加,听了校长的经历和所做的尝试后,十分惊喜。这不就是他所追寻的教育吗?“做医生的人很容易甄别他人的话。因为我每天都在判断,如果诊断不正确,是没办法给人开药。”李克宽的课程讲了两天,张医生的门诊就关了两天。过了一个礼拜,张医生直接赶往山东参观李克宽的学校。那一次参观改变了张医生此后的人生,他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有意义,应该创造一个平台,按照李校长的理念尝试一下,如果做得好,就去普及推广。两个月之后,他关掉门诊,带着孩子滔滔一路从广东追到了山东。初来的时候,他告诉李老师,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太好。李老师笑眯眯地说:“这么优秀的孩子,哪有时间生气呢。他心思只要用在琢磨学习上面,就没有脾气了。”果然,一个月的适应期过后,滔滔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劲头十足。

 李克宽有一个侄孙在当地某重点小学读六年级,成绩一直是班上前三。假期,来找李克宽:“都说三爷爷的教育搞得好,我倒是看看有多好。”于是,李克宽叫来了滔滔,让两孩子一起考六年级的数学试卷。此时的滔滔,按照通常的划分,才小学一年级。侄子一看,“对手”是个小不点,有点看不起他,考试时坐得离滔滔很远。最后,侄子考了92.5分,滔滔考了90.5分。李克宽对侄子说:“你现在已经比不过人家了,你比他多两分没有意义。因为滔滔已经学到了初一的数学,如果你们一起考初一的卷子,你可能会得十几分,但是人家可以考到六十分。

”三月底,记者再来时,滔滔已经自学到高一必修数学了。数学的学习也带动了语文和英语的进步,刷新了4天学习1册英语的速度。“上课,老师讲的,我很快就听懂了。”滔滔说,自己调皮捣蛋,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现在,自己看书觉得并不费劲。滔滔手中的高中数学课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他主动提出,可以选他没有做过的题考他。一道函数题,滔滔读题两遍后,便开始画坐标轴、最大值、最小值,标注区间……做完之后的讲解也井井有条,他自述秘诀:“就算有不懂的知识点,老师帮助解答后,自己一定要再理解几遍,这样学的知识才能够真正掌握。” 

(9岁的滔滔解方程)

与滔滔的活泼相比,依益则文静内向许多,说话声音不大。她从九岁起就跟着李克宽校长学习。现在十一岁,数学已经自学到高中,语文则到七年级,英语是五年级。依益从前在班里排名中等,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跟着李克宽校长半年后,开始觉得自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愈加有信心去学习了。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思考一两天,反复看知识点、例题、答案,如果还不得解才会请教老师。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了一个世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了两千多年,越简单的道理也许越不容易做到。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孩子学习兴趣不衰?“自然自主教学法”则致力于恢复孩子的学习兴趣。

18年春季,李克宽和张医生在圣源学校专门招了一个班级,所有的学习课程都按照“自然自主教学法”进行,一共有十几个孩子报名参加,包括七岁的滔滔。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状态超出两人的想象。兴趣的核心在好奇心和成就感。而数学,恰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和成就感的学科。因此,“自然自主教学法”前期有70%的时间用于数学学习。数学逻辑性强,思考的过程也是开发思维的过程。遇到不懂的知识,自己先思考琢磨,不会,再向同学请教,大家合作解决。如果还不会,就向老师请教,真正实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校区的孩子上体育课)

数学容易量化,通过设定暂时达不到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小目标,让孩子持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就像孩子喜欢打游戏一样,当达到某阶段或者获得某“称号”后,他就有成就感。而这又能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此时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乐趣。学生看完一本书后,老师会给他一份测试试卷。分数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从答题中分析学生的弱点和难点,汇集这些不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自学。通常情况下,一本书经过3、4次测试达到85分之后,才会开始自学下一本数学书。不采用题海战术,既保持了孩子的积极性又逐渐强化了薄弱点。数学学习超前几个年级后,孩子的理解力提高,再去学习其他科目就变得容易了。

李克宽并不赞成太小的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特长班。虽然特长需要培养,天赋需要发掘,但学校的基本课程对于孩子的思维开发是最好的。

昱博本来该读高二,2017年参加中考没有考上高中,找补习机构复读了一年又落榜了。情急之下,父母找到李克宽,参加了2018年的夏令营。彼时,对于学习昱博不仅没信心甚至可以说是抗拒的。在夏令营的测试中,六年级的数学试卷只考了7分。难怪一年的补习没用,数学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科,小学都没过关,补习初中的当然不管用了。老师决定让他从四年级的数学开始学习。第一次考了80多分,昱博似乎有点信心了。夏令营20天,昱博从四年级学到了初一,并且考到90多分。

之后,就跟着李克宽参加了长期班。现在,昱博的数学自学到九年级上册,英语学习新概念,语文学到高中必修一。“我上小学,数学成绩就很普通,初一还勉强学一点,到了初二彻底跟不上了,越来越不会,不喜欢学习,抗拒感很强吧。” 昱博体会良多,“现在,自学让我有一种自己很强大的感觉,而且明显感到自学的知识比被逼着学的掌握得牢固,满足感也比较强。”昱博表示,老师对自己学习的指点和心态的引导也很重要。有时候,一道不懂的题,问一两个小时,老师也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是不停地指点他去思考。在他遇见瓶颈期时,也会帮他做心理疏导。“有些心灵鸡汤对我还是挺管用的。”他笑道,“自己准备在这里学完高中的课程,直接参加高考。”他觉得状态很好,想考重点大学试一试。现在,他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学习,晚上9点半才回。受他影响,班里几个大孩子也都跟着学习。

(王昱博向老师请教)
看起来“差不多”, 其实千差万别 

几年前,张医生结识了严老师。十几年前,严老师在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任教。看着那些原本聪明的孩子被贴上“标签”,原本可以非常精彩的生命被不适合的教育节奏阻碍,严老师带着沉痛与反思开始做个性化教育。在做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严老师愈加认识到为己之学才能成人,为人之学则是学给别人看,一点益处也没有。有一种药材附子只在四川种植得好,张医生因为做中医,会不远千里来选购药材,大女儿涛涛的姐姐正巧参加了严老师举办的师资培训,便介绍他们认识。后来,李克宽和张医生在山东开始推广“自然自主教学法”,严老师看到宣传资料,也于去年六月前往山东观课。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几人有着默契,达成共识。严老师认为,当地需要这样的教育,邀请两人来做讲座,并且开设了实验班级。也许正是此前的经历,严老师更加了解减负的深意。这不仅是学生、教师、家长个人的减负,更是生命整体的减负。统一的教学进度,让有天赋的孩子被堙没,又让学习能力差的孩子跟不上,进入死循环,老师天天做教研,备课精彩有趣但仍有孩子学不好。严老师说,教育必须懂得尊重生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看起来“差不多”的学生,其实有千差万别:理解力有差异,吸收程度有差异,甚至智力水平都有差异。忽略了个性差异,是做不到因材施教的。 

(严老师)

“自然自主教学法”的模式也许很好复制,但敢于放手、敢于相信学生的教师并不容易复制。懂得“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教师才是这一切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并不是教学的知识,而是育人观念的转换。在培训中,李克宽常让老师回想,自己当年是如何学习的,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讨厌什么样的教学,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真正掌握知识的。“老师并不是把控者、主导者,而是协助者、引导者。”严老师说,“这也许就是所言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我们总是习惯安排孩子的学习、成长乃至于他的一生,但往往用力去抓的都抓不住,生命的细微之处不是安排就可以合乎节奏的。现在都讲教育要以人为本,可是如果连生命自身的生长节奏都不尊重,那还是以人为本吗?” 

张医生和严老师做个性化教育的经验,也带到了实验班级里。学生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每日也会有固定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开始以诗词为主,《声律启蒙》作文学熏陶,《幼学琼林》作常识补充,逐步深入到《论语》《老子》。其中几个孩子,来之前至少有两年经典诵读的经历了。

 课堂虽然没有纪律要求,但是学生在离开座位找同学讨论或者找老师请教时,却非常礼貌。得到回答后,会轻快地道声感谢,很快精力又专注在学习上。广东惠州的江南学校书院部,也由只学习经典课程,改为与“自然自主教学法”相结合。半年下来,孩子的进步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按李克宽校长的规划,滔滔小学毕业就可以参加高考。五年后,实验班级的三个孩子均可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班上更多是天赋寻常的孩子,甚至也有像昱博一样因为成绩落后赶不上进度的。但半年下来,孩子们进步明显。开学测试显示,在其它学科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数学平均学习4.7册。

李克宽老师用他朴素的心在贴近孩子的生命状态,没有花架子,只有对孩子的理解。

希望这样的教育能给我们带来启发,能让那么多焦虑的家长安心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