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族祠堂文化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很有价值!

 江山携手 2019-06-15

我们的祖先是一片叶,在动荡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总是漂啊漂,从华夏这一头漂到华夏那一头,从地球的这一端漂到地球的那一端。在远离先祖的地方,在异国他乡,多少个夜晚他们望着月亮,望着月亮中的桂树,问:“我的树在哪里?我的根在那里?”于是有了祠堂。华夏大地遍布这祠堂。于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树---在炎黄先祖居住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根---在那个同宗同族的祠堂。

祠堂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传统的宗族观念的影响,祠堂成为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可谓收族敬宗的宗教意义上的引力场;两一方面,祠堂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更是家族的重要社交场所。典型的汉族祠堂多为四合院式的院落结构,根据族人繁衍人口的多少,以及权势的大小来确定祠堂的规模祠堂内多搭有戏台和比武场,逢年过节时常有一些仪式上演。

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明《鲁班经》卷一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浙江祠堂的院落空间均为三进或四进建筑构成,即大门、仪门、享堂、寝堂,有些祠堂还在后部设置庭园。不少祠堂中都附设有戏台,标志着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加强。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它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所,因此一般在建筑群中是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装饰最华丽的建筑;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建筑的后部均设有神龛。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祠堂以宗氏家族为基础,多系一姓一族,也有一姓数族,堂内多树立堂号,匾额等,作为族人炫耀自己,光宗耀祖的重要资本。

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族祠堂文化都需要继承和发扬!

祠堂是村落的文化中心。祠堂和书院曾经是民间文化传承的场所,也是代表封建宗族势力的表演台。在旧时,宗族的人在这里聚族议事,将违反族法的人宣判死刑,装入猪笼活活淹死,也有的在这里设立书院,为村里能交起学费的孩子授课,为赴省城京城的考生筹措路费。

不过如今客观因素造成的宗族观念淡薄,并不表示这一地区人们的宗族观念彻底消失了。改革开放后,南方祠堂如雨后春笋又纷纷建起来了。可能有人会觉得,现在生活好了,观念也多元化了,像北方地区为何不重建祠堂呢?

其实,从一些家族续修家谱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很多人是热衷修建祠堂的,然而一个村子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姓氏,每个姓氏都修建各家的祠堂,这不太现实——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祠堂的修建。

祠堂是家族重要的活动和社交场所,其内容多以光宗耀祖、忠孝节义、勤俭持家、和睦乡邻为主,很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继承和发扬祠堂文化,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不能强制要求必须遵循。祠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如果家家户户都不怎么富裕,还是不要勉为其难了吧!

主要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