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仓院文物“撞脸”事件簿

 你我入画 2019-06-15

瓷器和金银器,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装饰上,都大量的、长期的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的现象,这个是我们早就分析过的了,因此大家面对瓷器和金银器“撞脸”的事件,已经可以很理性地分析了。

但是,前段时间正仓院器物特展预告出来,小编被海报上一只玻璃碗吸引了注意,于是在搜集玻璃器相关资料的时候,又被各类器物大撞脸的现象给震惊了,原来在文物界,撞脸事件的范围波及面之深之广,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仅拿正仓院藏的玻璃器来说,除了以前解说过的玻璃碗之外,其余5件玻璃器,你都能从它们身上找到熟悉的瓷器、金银器,甚至水晶、玉器等不同材质器物的影子,一起来看看吧:

1
正仓院 环纹玻璃杯

中国古代早期精美的玻璃基本都是进口国外的工艺美术品。玻璃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常写作“颇黎”“颇梨”,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在佛教教义中,玻璃是“七宝”之一,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颇黎”一词是伴随佛经翻译传入中土的。在古代中国,常常把玻璃与琉璃弄混。

我们现在区分古代玻璃,除了从造型装饰风格上考量,还可以从玻璃成分上区分,正仓院的这只玻璃杯为钠钙玻璃杯,是伊朗玻璃的做法,使用吹制法成型,器身用热玻璃条缠出环纹作为装饰。玻璃杯柄部还用金银器制作了装饰的座,也有可能是进口后配的。后经辗转来到日本。

这种造型的器物在何家村窖藏中见到金银材质的,应该是唐代由中国或在中国的外国工匠仿制的,錾刻的狩猎纹明显是中国设计纹样了。不过不能确定造型一定来自玻璃器皿,因为在进口金银器中也有类似造型。

△唐 狩猎纹高足银杯

何家村窖藏

同时,在瓷器中也有同样的高足杯,只不过在瓷器中省略很多玻璃器和金银器上的装饰纹样,因为材质特性的缘故,只做成极简样式的光素器。学者基本认定正仓院玻璃高足杯为7世纪中叶伊朗进口,这和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中国窑口生产的瓷器时间也相符合。

△唐 白瓷杯

出光美术馆藏

△唐 白瓷杯

波士顿博物馆

2
正仓院 高足玻璃盘

正仓院的这只玻璃高足盘被很好的保存下来,并且在当初盛放它的木柜上还有小木牌,一面书写着“纳玛瑙杯二口、白琉璃高杯一口、练金十一枚、水晶玉五枚、杂香六囊”,另一面写着“天平胜宝四年四月九日第一柜”的字样。天平胜宝四年是752年,由此判断这件玻璃高足盘应该是752年日本东大寺举行佛法大会时的供奉之物,一直被作为佛教圣物流传,明治时期收入正仓院保管。

这类玻璃高足盘在国内还未出土过完整器,不过在北魏冯素弗墓中出土过一些玻璃器皿,其中有一个残件,和正仓院高足盘的器座十分相似。 不过这种造型在隋唐时期的壁画、瓷器中多有发现。

△隋 青釉高足盘

首都博物馆藏

△唐 三彩花纹高足盘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3
正仓院 玻璃渣斗

这件蓝玻璃器物颇具争议,对瓷器感兴趣的一定不陌生了。本身在陶瓷体系中,这类敞口细颈圆腹的器物,在功用和命名上就常和一种盘口的壶搞混,但目前基本公认这类器物为渣斗,是茶道具的一种,在茶席上盛放茶渣用。但这种器物出现在玻璃材质中,就很值得研究了。

在日本《东大寺别当次第》中记载,这件器物是1021年11月1日前由左卫门尉平致经施入。而最初的产地和制造时间就是个迷了。有人认为它是伊朗或者埃及的器物,但因为与唐宋时期本土的造型相似,更有可能是10世纪时,中国在中亚地区定制的玻璃器物。

△唐 银鎏金牡丹纹渣斗

C.K旧藏

这类金银器的渣斗基本是中国本土制造,或在中国由外国工匠制作。陶瓷类的渣斗在唐宋时各个窑口都有生产。

△唐 越窑青釉渣斗

浙江省博物馆藏

4
正仓院 玻璃胡瓶

胡瓶在不同文化体系中呈现略微差异,这类呈水滴状的应该是来自伊斯兰的玻璃器,在辽代朝阳北塔中,出土过同类器。朝阳北塔玻璃胡瓶为佛前供奉器物,并且它的腹部还套有一只小玻璃瓶,为孤例。

同类的胡瓶在金银器与陶瓷中,都能找到。

△伊斯兰玻璃胡瓶

辽宁重熙十二年朝阳北塔出土

△  胡瓶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李家营子墓出土

△  唐 白瓷贴花兽面纹胡瓶

出光美术馆藏

5
正仓院 十二曲玻璃长杯

正仓院的这只十二曲玻璃杯因成分含铅极高,属于中国玻璃制作的特点,因此有人推测它是18世纪中国制作的产品,但是从工艺和造型风格上来看,它应该来自6-7世纪的波斯。不过此类的玻璃器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出土过。同类的金银器倒是在陕西耀县背阴存出土过。

△ 陕西耀县背阴村十二曲银长杯

另外在唐代的金银器、玉器、陶瓷中,有八曲的长杯,造型特点一致。以前这类多曲长杯多认为是来自中国汉代酒器造型羽觞,也称耳杯,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类多曲器物应该是来自萨珊、粟特文化中多曲器。只不过在中国的玉器、陶瓷制作中,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 唐 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

何家村窖藏


△ 唐 银鎏金忍冬纹八曲长杯

白鹤美术馆藏

△ 唐 邢窑白釉多曲杯

邢窑博物馆藏

△ 唐 邢窑白釉多曲长杯“官”字款

浙江钱宽墓出土

看了正仓院藏的各类玻璃器皿,与我们熟知的金银器、陶瓷的撞脸事件,可以看出器物的造型装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而流通的。可以是同一种造型在不同材质间流动,并且别适应材质特性的做法或者装饰,还会根据不同材质的特性做出改变,充满了灵活性。

并且,这些器物也再次证明了,早期中国多元文化交流的盛况。

△房陵大长公主墓璧画、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

图源《花舞大唐春》

拍卖小提示:

由于<华夏收藏>app现已全新改版,各位关注拍卖的朋友需要重新下载更新app,以保证能够正常参与我们的拍卖哦!(引导图见文末),大家有关于拍卖和器物的任何疑问也可以联系大肉庄小二。


华夏第15期

“影青专场”

(器物讲解)

请点击播放

零基础也能做莳绘手机壳?大肉庄漆艺班9月开课,名额有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