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源于汉语的词汇,日韩越还在用,然而现代汉语已弃用?

 五星辉煌 2019-06-16

先看看韩国行政区划图

居然还保留着!历史课本上的郡县制的郡这个行政划分被韩国保留至今。而中国从唐肃宗后,把最后仅剩无几的郡改郡为州,从此中国不再使用郡的划分(除个别地名外)。

“道”是什么鬼???

下面普及一下冷知识。

“道”这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益州刺史部,《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江道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这种形式和演变过程,与20世纪的法国相似,法国起初把80多个省份按历史地理渊源划分为10几个“大区”,后来大区逐渐演变成为省份的上级单位。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

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辽朝的行政区划大体为道、府(州)、县三级;辽全境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元朝建立后,某某等处行中书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已成为省与府之间的一级行政组织。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曾经在省下设“道”为次级行政区划,并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九十多个道。分为繁要缺、边要缺、繁缺、边缺、要缺、简缺共6类三个等级。其中“繁要缺”是驻扎在省会的首道,地方形势紧要,政务繁杂的道;“边要缺”是地处边陲,形势紧要的的道;“繁缺”是辖县较多、财政情况良好的道;“边缺”是边境地区或重要行政据点;“要缺”是境内辖有重要商埠的道;“简缺”是辖县较少、事务较简、财政情况不佳的道。京兆及稍后设置的东省特别区,因政区特殊,均未设道。又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因县级政区较少,均只各设1道。各省一般平均在3至4道,仅甘肃及黑龙江省最多,皆设置了7道。各道管辖县数,一般在10至30县之间,不过也存在了如黑龙江省黑河道辖3县,陕西省关中道辖40县以上的道的特殊例子。

因为道制的等级与行政经费预算的多少有关,因此各省纷纷提出重评等级的要求,从民国三年(1914年)至四年(1915年)5月之间,内务部先后批准河南省河洛道、江苏省徐海道、广西省苍梧道及镇南道、吉林省依兰道的升等。同一时期内,江苏省淮扬道、浙江省瓯海道、黑龙江省绥兰道、广东省潮循道、山东省东临道的升等要求,因行政管辖区域不大,行政事务也不复杂,均被内务、财政两部驳回。在1年半内,有如此多的道因经费问题而请求升等,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注意。内务部及财政部于民国四年(1915年)6月大总统袁世凯下令,今后若无特别的情况,不再重新评估核办。但地方军阀自行废置,譬如山东军阀张宗昌将山东四道改为十一道

1925年 山东四道

1927年,与北洋政府对峙的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道制。随着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胜利,蒋介石通令由省政府直接管辖县,最终彻底废除道制。

日本

奈良时代(约7世纪)开始,日本依循唐制,将全国分为5畿7道,后于1869年增设北海道。

五畿七道

原来不只有北海道,东海道,西海道,南海道都有!北海道是最后才设的!

1872年,日本开始进行地方政区改革,至1889年后废除其他7道,只保留北海道

第一次听“北海道”还以为这里住着好多海盗……(ー_ー)!!

朝鲜与韩国

约10世纪开始,当时的高丽把全国分为八道。这些道的名称随着道府所在地的变化而跟着变迁。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却保留至今。

以上8个道称为朝鲜八道,之后又把这八道再划分为13道。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