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贯穿人的一生

 李颂俊 2019-06-16

《孟子·告子上》即有“食色性也”的记载,但我从前没有思考过性在人一生中存在的长度,只默认为性只存在于人一生的某个特定阶段,只存在青年到中年这一时期。之前在电影里看到一个女人因在读小学时候憋尿后的释放产生极大的性快感并影响了自己的之后的性行为和七旬老人在生日时找男妓时已是有些诧异。直到上完性心理学的选修课,才对性几乎贯穿人的一生这件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性,贯穿人的一生

从幼儿时的口欲期到暮年的性行为,各种形式的性行为,核心性行为、边缘性行为以及性游戏,这些关于性行为的分类方式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到的。“新生儿身上就有性冲动的萌芽。这些萌芽发展了一段时间,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压制。但在性发育的不断冲击下,随着个人体质的增强,这种束缚终究会被打破”。[1]而抢婚这一习俗与性之间的关系我更没有想到过。总之这门选修课虽然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没有对与性行为有关的种种心理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但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了一些与性有关的形式和相关的心理疾病。除此之外,也想到了我们对“性”这一事物认知的一些变化。

性,贯穿人的一生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虽然后来又加上了另外两层需求,但无疑,性需求存在于这些需求之中的,这与告子和孟子争辩时所说的话不谋而合。[2]但中国传统理念中对性的压抑却是显而易见的。从对性和生殖器官的崇拜到认为性行为是不洁而污秽的,这中间跟人类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男女权利分布有关。“早在原始社会,曾经因生殖崇拜和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而造成女权的强大,其最显著的表现即为一妻多夫制。”[3]而因社会生产方式等变化之下而逐渐产生的男权社会明显倾向于男性的性行为与性消费而将女性的性欲表达看成不洁甚至“淫荡”等。

这也不仅仅是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这样的态势,其它的国家与宗教也是这样的形态。《中国古代性学报告》中提到古代的青楼与男妓工作场所,后者盛行之时甚至有替代前者的想法与势头,他们的共同消费者是男性。西方文学里的经典作品《红字》里的女主角却是因为在“守寡”时与他人有了性行为而受到严厉的刑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古代,在性方面对男性的宽容和对女性的苛刻是同样的。

当代中国人对于性似乎要更宽容、更能接受得多,但实际上却只是开放的性行为,而不是开放的性观念,甚至也不算是正确的性观念。各种本可避免却没有避免的性疾病的传播、堕胎数量的增加,许多女性生育能力的丧失和各种人对女性婚前性行为的不理解甚至对此嗤之以鼻等,都是性观念固化,以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来判断女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性学三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胤译。

2.《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3.《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探究》,匿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