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背腧穴治疗风寒咳喘

 培训班背包 2019-06-16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文化奇葩,是中医古老的医疗保健奇术之一。

唐·王焘说:“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

艾灸最常用的施灸材料是艾草。艾草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

内服可治疗宫寒、行经腹痛、崩漏带下等;外用可灸百病。适用于阳虚

寒盛或风寒湿盛所致的疾病。

如《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咳喘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肺失清肃而痰壅阻络者,皆可产生咳喘。

咳喘或许在人体正气尚足时可不治而愈,但在免疫力低下时,误治或失治后,咳喘常常会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认为,咳喘的病因多为身体素虚或因肺有伏痰,遇外寒风寒、情志刺激、或吸入粉尘及饮食不节等,皆可触动肺内伏痰,而诱发本病。

发作时,表现常为,突然发作,呼吸急促,胸闷气粗,喉间有哮鸣声,面色苍白,重则喘息不能平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期病变在肺,而慢性则多迁延日久,累及脾肾。

1

风寒咳嗽的症状

风寒咳嗽的症状,一般是咳嗽声重,鼻流清涕、咽喉痒、痰白稀薄,发热头痛等症状,其中出现咽喉痒是较为明显的症状。

如果是患有风寒咳嗽的孩子,在平时最怕受外界的刺激,气道一旦有痒的感觉,随即就会出现剧烈咳嗽。

因此,治疗风寒咳嗽适宜祛风散寒、温肺化痰止咳。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

2

艾灸背腧穴治疗风寒咳嗽

风寒咳喘是由感受风寒而引起肺气壅遏不畅,宣肃失司而致气逆咳喘,治疗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平喘,可以选用下面的穴位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风寒咳喘属于“寒者热之”的治则,加之人体背部属阳,因此选择艾灸背部腧穴驱风散寒效果事半功倍。

艾灸背腧穴治疗风寒咳喘就是通过点燃艾草施灸于背部穴位从而激发人体阳气,达到祛风化痰、止咳平喘效果的一种治疗手段。

传统中医认为,在人体中背属阳,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经络气血之所归。

艾灸背腧穴相当于调动人体双重阳气来驱邪外出。肺俞宣肃肺气,起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脾俞健脾益气化痰;肾俞则可固本培元,纳气平喘。

三穴配伍止咳平喘效果立竿见影。艾灸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取穴:肺俞、肾俞、脾俞

①肺俞:位于背部 T3 棘突下,旁开1.5寸。

②肾俞:位于腰部 L2 棘突下,旁开1.5寸。

③脾俞:位于背部 T11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施灸方法:

艾条旋灸,同时点燃2根艾条,在腰背部主要是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往返灸,以激发阳气。

然后在离上述3个穴位约2cm 处进行施灸。

每穴刚开始施灸时可靠近穴位一点,待有明显温热感后施灸距离可逐渐增大,施灸手法可用回旋灸、雀啄灸等,局部皮肤泛红后可换下一穴,每个穴位施灸时间约10min。

完成6个穴位施灸后,再次重复腰背部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往返灸以结束施灸。

总体施灸时间不低于30min。

本文来源:中国民间疗法《艾灸背腧穴治疗风寒咳喘》黎健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