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論詞之作法:換頭的章法組織——引自唐圭璋

 LISONG李松 2019-06-16
...

詞之下片開端,即為換頭。換頭所領起之一片,與上片異。有上景下情者,有上情下景者;有上今下昔者,有上昔下今者;有上外下內者,有上去下來者,有上晝下夜者,有上問下答者,有上虛下實者,又有上下相連者,上下不連者,上下相反者,並舉例明之:

上景下情。如范希文《蘇幕遮》云:「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〇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人愁腸,化作相思淚。」此首上片,即純是一片空靈境界,下片則抒懷鄉之情。清真《滿庭芳》「風老鶯雛」 一首,上片亦只寫江南景色,而下片則抒飄流之感。劉一止《喜遷鶯·曉行》詞,上片寫曉行景色,下片則 追念離別之情,並與范詞同法也。荊公《桂枝香·金陵懷古》,亦用此法。

上情下景。如張子野《天仙子》云:「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〇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此首上片,並寫午睡醒來之愁情,下片則純寫晚來月出之境界。

上今下昔。如周清真《解語花》云:「風消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惟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上是清真在荊南時之上元,下是回憶當年在京城之上元。此種作法,換頭往往用「因念」、「猶記」 一類字領起。

上昔下今。如陳簡齋《臨江仙》云:「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上片言昔日之豪情,下片言今日之悲感。又如張掄《燭影搖紅》一首,上片言去年京城元夜之盛,下片言今年流落他鄉之悲,亦用此法。

上外下內。如賀方回《浣溪沙》云:「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〇笑撚粉香歸洞戶,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上片寫外景極美。「樓角」 一句,寫殘霞當樓,「淡黃」一句,寫新柳棲鴉,於餘紅初消之際,有淡黃楊柳相映;而淡黃楊柳之中,更有雛鴉相映,情景已美。「玉人」 一句,再寫新月,月下玉人,月 下梅花,相映愈美。下片寫捻花入內,垂簾障寒,亦生動活潑,如聞如見。前乎此者,晏同叔《踏莎行》「小徑紅稀」 —首,亦是上寫外景,下寫內景。

上去下來。如周清真《夜飛鵲》云:「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墮餘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華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〇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獻酹酒,極望天西。」上片述送客去時情景,下片則述送客以後歸來情景,去時繾綣難捨,來時淒寂難堪,融情入景,意致深厚。

上晝下夜。如韋端己《應天長》云:「綠槐影里黃鶯語。深院無人春晝午。畫簾垂,金鳳舞。寂寞繡屏香一炷。〇碧天雲,無定處。空有夢魂來去。夜夜綠窗風雨。斷腸君信否。」上片寫晝情,下片寫夜景,景則幽絕,情則悽惋。

上問下答。如敦煌曲子中有《鵲踏枝》云:「叵耐靈鵲多滿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〇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里。」上片問鵲何以無憑,下片鵲致答辯之辭。元劉敏中《沁園春》「石汝何來」一首,上片為石問,下片為石答,一時遊戲,亦非正格。

上虛下實。如馮正中《長命女》云:「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〇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上片只虛說三願,而下片則實說三願。又稼軒《玉樓春》「有無一理」 一首,上虛說「事言無處未嘗無」之理,而下則實舉伯夷仲尼之事,以證其理。

上下相連。如晏同叔《踏莎行》云:「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〇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此首為送別之作,自送別至別後,以次描摹,歷歷如畫。上下片一意連貫,並無兩兩對照之意。又如張玉田《壺中天》「瘦筇訪隱」一首,下片亦承上片敘述。換頭處亦未用另起之法。

上下不連。如蘇東坡《卜算子》云:「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定。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〇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上片寫夜境,下片則單就鴻說。又如東坡《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一首,上片寫畫景,下片則單就石榴說。《蝶戀花》「花褪殘紅」一首,上片寫景,下片則另寫佳人戲鞦韆之事。

上下相反。如呂本中《釆桑子》云:「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〇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上片言「恨君不似江樓月」,下片言「恨君卻似江樓月」,上下相反,亦是一法。

以上綜論上下兩片之作法,大抵以撫今思昔、即景生情之法為多。至於三片作法,則不取對照方式,而重在由淺至深,以次敘述。如柳永之《夜半樂》,第一片寫道途所經,第二片寫目中所見,第三片則極寫去國離鄉之感。清真之《瑞龍吟》,第一片寫景,第二片寫人,第三片則極寫人面桃花之感。袁宣卿之《劍器近》,第一片寫見,第二片寫聞, 第三片則極寫寂寞懷人之感。至於四片作法,如夢窗之《鶯啼序》,亦不外層深之法。其第一片寫獨處之情況,第二片回憶生離,第三片痛悼死別,第四片則盡情發抒哀感。又片與片間之銜接,即在換頭。玉田《詞源》謂換頭「不要斷了曲意」,並舉白石詞釋之云:「『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於過片則雲『西窗又吹暗雨』,此則曲之意脈不斷矣。」蓋上片自成一氣,於歇拍處,不妨稍頓。至換頭另起,則似斷而實連,所謂氣斷意不斷也。通常換頭,往往平平敘述,似承似轉。然亦有陡轉拗怒,筆力極雄健者。如白石《一萼紅》之換頭雲「南去北來何事,盪湘雲楚水,目極傷心」,夢窗《夜合花》之換頭雲「十年一夢淒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皆語激聲宏,魄力雄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