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罕篇第九(6)

 liuhuirong 2019-06-16

【原文】

9.12子疾病①,子路使门人为臣②。病间③,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④!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⑤?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⑥,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①疾:病。病:病情严重。   ②臣:家臣。大夫家才有家臣,孔子虽做过大夫,但已退位,不应有家臣。子路准备给孔子举行大夫的葬礼,所以让弟子充当家臣。   ③病间(jiàn):病渐渐好了。间:间隙,指病情减轻。  ④由:仲由,即子路。诈:欺骗。   ⑤吾谁欺:即“吾欺谁?” 宾语前置句。  ⑥大葬:指大夫的隆重葬礼。

【语译】

孔子病重时,子路将门人弟子分工充作家臣料理后事。病势略有好转的时候,孔子说:“仲由很长时间以来就干这欺诈的事了!我明明没有家臣而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骗天吗?况且,我与其在家臣的侍侯下死去,难道不更宁愿死在你们手里吗?而且,即使我死后不享有卿大夫们的葬礼,难道就会被扔在大路上吗?”

【解读】

本章记载子路诸弟子伪扮家臣而受到孔子批评的行事。

孔子晚年得了重病,弥留之际,子路担心病逝,为了让孔子死得风光,也表弟子敬意,于是用同门弟子扮作家臣。按当时礼制,只有诸侯大夫才能享有“家臣”侍奉的礼制,犹如今天的治丧委员会。孔子50多岁的时候担任过“司空”“司寇”类的大夫职务,晚年退而修书讲学,不在大夫之列,不应享受“家臣”侍奉的待遇。孔子大限之年未到,大病又得以好转,知道子路超越礼制,伪扮家臣,十分恼火,批评言辞极为激烈。“由也行诈也!”一个“诈”字,点出批评的实质。孔子一生恪守信誉,遵守礼制,守信也包括对礼制的遵守。孔子因此痛心疾首,用“诈”字批评弟子,批评子路,是惟一的一次。“诈”的内容是“无臣而为有臣”,批评的理论依据是“吾谁欺?欺天乎!”“谁欺”,首先是自欺,然后是欺人,自欺欺不到,欺人也欺不到,只有“欺天”,天是最不能欺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不欺。“素其位而行。”

接下来孔子用“与其……无宁……”一组表抉选的选择连词,表明他去伪返真的态度,“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意思是与其死在子虚乌有的家臣手中,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弟子的手中。让我死得更坦荡安宁。“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是对前一选择句的补充,进一步表明孔子对“行诈”态度的坚决,批评的严厉。

【原文】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①?求善贾而沽诸②?”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椟(yùn dú):藏在匣子里。韫:收藏。椟:匣子。   ②贾(gǔ):商人。沽(gū):卖。

【语译】

子贡说:“如果有块美玉在这儿,是装在箱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个好买主卖掉它?”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象我就在等待买主。”

【解读】

本章表述了孔子用行舍藏的思想,亦说明了子贡深思善问的特点。

孔子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孔子的思想是经世济民的思想,孔子自己亦是主张积极用世,他亦主张“学而优则仕”,他希望社会能达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境界。他在《子路篇》中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有积极用世的主观用意,但也绝不亢躁轻进,等待时机,善价待贾,“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善问,有时问得迂徐曲折,有时问得鞭僻入里,有时托喻为问,问得巧妙。比如有一次弟子们担心孔子出任卫灵公有损孔子的美名,为了探得孔子的真实心理,子贡主动去用“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去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言在彼,意在此。孔子回答说:“古之贤人也。”子贡又追问一句,有怨气吗?孔子回答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子贡旁敲侧击,从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态度上,他知道了孔子不会侍奉昏君卫灵公。

还有一次,子贡问政,孔子回答他说:“为政有三项基本条件:充足的粮食,充足的部队,百姓信任政府。“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不满足孔子的答话,又逼一句说:“如果被逼毫无办法的时候,三项条件中必须去掉一项,那么,哪一项先去掉。孔子也毫不含糊,也不停顿,就是“去兵”,只剩下两项了,子贡仍不依不饶,又逼一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吧!”物质的可以去掉,精神方面的信誉不能去。

子贡的语言鞭僻入里,层层深入,一问紧一问,善问。本章,子贡打哑谜,托喻以问。双方打起哑谜来了,子贡说:“有美玉在此,藏在玉匣子里,如果有人要买,你卖掉吗?”孔子回答说:“卖掉呀!卖掉呀!我是等待识货的人哩。” 子贡为什么要以玉作为比喻向孔子提问呢?子贡以玉设问,孔子心领神会,也以玉作答?因为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过“君子贵玉而贱珉”(似玉非玉的石头)的问题,孔子回答他:

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家语?问玉》)

【原文】

9.14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①九夷: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②陋:简陋。

【语译】

孔子想要迁到九夷之地去隐居。有人说:“那儿穷困愚味,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还有什么穷困愚昧的呢?”

【解读】

刘禹锡的《陋室铭》即是根据这一思想而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簾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原文】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①,然后乐正②。《雅》、《颂》各得其所③。”

【注释】

①反:同“返”。    ②乐正:使音乐归正。   ③《雅》《颂》:指乐曲。

【语译】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使音乐得以订正,《雅》和《颂》各章才各得其所。”

【解读】

本章文字说明两点:一、鲁国虽然保持周礼最多,在那时也不完备了;二、乐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首先修正了《诗经》中的“雅”“颂”部分,将顺序错乱的作了调整。

【原文】

9.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①,不为酒困②,何有③于我哉?”

【注释】

①勉:尽力。    ②困:指因酒醉而误事。  ③何有:即“何难之有”的省略。

【语译】

孔子说:“在外则敬事公卿,在家则敬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尽心按礼制去执行,不因酒醉而伤身误事,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的呢?”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谈忠、孝、悌、礼四德。

“出则事公卿。”谈的是“忠”,对上级忠诚,尽心竭力。“入则事父兄。”事父是“孝”,事兄是“悌”。“丧事不敢不勉。”孟懿子问“孝”,孔子答曰:“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事极尽心力,仍是谈“孝”,“不为酒困。”孔子在《乡党篇》中又说:“酒不及乱。”酒可以喝,能通经活血,但不能多喝,酒多乱性,性乱则违礼。“不为酒困。”谈的是“礼”。忠事、孝悌、礼敬,这几样事情对孔子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是一个君子必须做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