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罕篇第九(2)

 liuhuirong 2019-06-16

“与”字“赞赏”含义的双重性,即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在用于言说时,也只是部分说,部分不说,尤其是用于“罕言”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罕言”不是不说,而是少说,“言利”和“与命”、“与仁”到底肯定了什么,又否定了什么?

“利”有两个含义:一是合义之利,二是非义之利。

“命”有两个含义:一是可知之命,二是不可知之命。

“仁”有两大分野:一是仁之易,二是仁之难。

罕言即谈合义之利,不谈非义之利,“与命”即只谈可知之命,不谈不可知之命,“与仁”则只谈仁之易,不谈仁之难,分述如下:

一、“言利”。孔子所谈亦不在少数,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篇》)“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 “邦有道,贫且贱,耻。”(《泰伯篇》)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篇》)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篇》)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宪问篇》)等等。诸如“富而后教”的观点,无一不在谈利,所谓罕言者,谈之甚少,不是不谈,只是不谈非义之利,不可得之利。

二、“与命”。命有两种,一是可知之命,二是不可知之命。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所注之“命”,均是“可知之命”。

考之论语,孔子言命仁至多,曰“五十而知天命”,曰“死生有命”,曰“赐不受命”,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其卒章更大声疾呼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易》言乐天知命,故不忧。穷理尽性,以致于命。子思述之曰:“居易俟命,大德必受命。”孟子述之曰:“得之不得曰有命”,“莫非命也,顺受其正”,“知命者不立崖墙之下”,“得之有命,性也有命”。庄子述之曰:“父母岂欲我如是哉?天地岂欲我如是哉?然而至此者,命也夫。”杨子述之为《力命篇》,《孝经》纬述三命曰:“善恶报也。”此为孔子大义。以令人安处善,乐循理,足以自得,安分无求。常教人者,征群经传,难以悉数。

不可知之命,孔子则不谈,或少谈,如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篇》又如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篇》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述而篇》)“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均是对“不可知命”的处理方式――存而不论。

尤其是《说苑?辨物》中记载子贡请教“灵魂有无”的问题: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孔子回答子贡“有知无知”的问题,即属于“与命”而不谈的那一部分。

三、“与仁。”有关“仁”,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仅《论语》一书所谈即有109次。如果说“仁”仍属“罕言”,实觉不妥,事实上是孔子对仁的阐述包括:仁的定义:“曰,爱人”,曰“泛爱众”;仁的运用有:

学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篇》)辅仁。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篇》)为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篇》)蹈仁:“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卫灵公篇》)里仁。“里仁为美。”(《里仁篇》)友仁。“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篇》)当仁。“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篇》)志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篇》)安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篇》)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仁的效果。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乡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离娄篇》)仁之德。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仁之度。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阳货篇》)仁的运用有难易之分,孔子讲仁之易却不讲仁之难。仁之易。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孔子又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篇》)

孔子关于实行仁的艰难,几乎一言不发。比如中庸之难,孔子却谈的很多,子思在《中庸》一书中记载孔子所谈颇多,如“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又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之难孔子谈的无以复加,然而对“ 仁之难”却不置一词,仅仅谈到自己不敢以仁自居或自许,“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当然,我们可以从孔子极少用“仁”称许弟子或众人,可以判断其仁之难,但他毕竟没有从正面去述说“仁之难”,若孔子从正面去述说“仁”之难,那么,仁道的推行也就更难了。所以孔子平生多谈仁的方方面面,却极少或不谈仁之难,“仁之难”即是孔子“与仁”而不谈的那一部分。

另外,从《论语》一书中多项并列的句法关系角度来看,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②子不语怪、力、乱、神。③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④子之所慎:斋、战、疾。所列各项均是平列关系,独独本章似平非平,似列非列,孔门弟子为什么不采用“子罕言利、命、仁”这种平列结构,而中间平添两个“与”字,他们深谙“与”字双重含义的特殊性,这也正是孔门弟子的高妙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