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地车学堂丨正确选择山地车护具

 老狗的图书馆 2019-06-16

选择护具的原则与头盔相似,也是根据骑乘者的使用强度和路况来对应选择,除了护膝和护肘外,一些专攻下坡的骑行方式还会需要内甲、全甲、护颈甚至护腕和护踝,那么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护具选择方法。

按照骑乘强度

XC

XC骑行的路况相对安逸,且注重踩踏效率,原则上仅配备头盔即可;不过对于较复杂的路况,可酌情佩戴轻薄型的护膝及护肘,提升一定的防护,同时也不会影响骑乘时的舒适性,代表:RaceFace Charger系列

Trail/轻量AM

这类骑行方式的强度与路况复杂程度会略高于XC,所以除了头盔以外,护膝和护肘也是必要的,至少护膝是必备的。Trail和AM根据路况及个人骑行状况酌情选择轻量型或是综合性的护具。

代表:TLD Speed、Race Face Indy、G-Form Pro-X、POC Joint VPD 2.0


AM/Enduro

这两类山地骑行对护具的要求是最尴尬的,一方面需要全面且安全的防护,另一方面又需要轻巧舒适,所以快穿式与组合式的重型防护护具就比较适合了,而且在乱石嶙峋的下坡可以穿着内甲,以增加骑乘的防护。

代表:TLD Lopes55,RaceFace Ambush


FR/DH

这两者都是比较纯粹的Gravity骑行,所以仅对防护性能侧重即可,重量和舒适性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对于难度较大的路况,甚至需要添置全甲乃至护臀等等。

代表:RaceFace Ambush&Flank、FOX Launch Pro、661 EVO


按照护具材料

胶类、发泡材料

这类材料特点是质地轻盈且柔韧性好,穿戴后舒适性较高,且包裹性好;缺点是防护性能不强,不足以抵挡较重冲击或是复杂路况;所以主要用在XC及Trail的护膝、护肘以及其他软性防护。

代表:RaceFace Charger系列护膝护肘,661 SUB泡沫内甲。


硬质塑壳类

与上面的材料正好相反,其特点是抗冲击性好,防护能力强;但这类材料在塑形后便固定形状,所以在舒适性上会大打折扣;针对它的特性,主要被应用在重型的护膝、护肘、护腿板以及护甲中。

代表:IXS Cleaver,RaceFace Dig,TLD 5450,661 Comp系列。


D30材料

D30是一种很神奇的材料,它平时的状态就和一块橡胶一样,有弹性、可变形,但当瞬间受到撞击时,它又可以变得十分坚固,可以说它结合了前面两种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只有一个,贵!除了护膝护肘,D3O还适用于许多位置的防护,包括内甲、护臀甚至是手套和鞋子当中。

代表:RaceFace Ambush系列,661 EVO系列


组合式设计

以山地大神Brian Lopes命名的TLD Lopes 55护膝是组合式护具的代表作之一,它由带有轻薄海绵缓冲垫的护膝与硬质外壳的护腿板组成,在膝盖位置通过魔术贴来组合固定;它的好处是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可以相互转换,但是就本身的固定效果和舒适性来讲,还是不能和专用护具相比,所以大家在选购时还须注意这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