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以物观心,打通心物之间的隔阂,...

 亲阳曾子 2019-06-16
《“格物”以物观心,打通心物之间的隔阂,达到“处变不惊”的境界》

世事纷纷扰扰,若能觉悟万物之理,便可超脱于外物对心灵的挂碍,如此,纵使凡俗尘埃落入心田,我们亦可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修习“制心一处”的入世方法,待到功夫纯熟之时,即可直通先天本然之性,当我们的内心修到这样的状态, 就能感知到自己的“天命”所在,“天命”的无穷力量必定牵引着我们自己升华灵魂,冲破生死关卡,达到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清“入世”的修行原理,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是“尽心,知命”,“尽心”指的是把我们自身的本然天性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施展出来,然后通过这种本然天性去感应天命,妙合于天道。

这就像是你手里拿着两块磁铁,这两块磁铁越靠近,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随着时间的推进,最后这两磁铁就会合为一体,粘在一起了。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自己心灵上的污垢慢慢清除掉后,我们的先天本性就会渐渐呈现出来,变得越来越纯净,于是就会越来越容易感应得到天命,本性和天命互相产生吸引力,最后两者合二为一,达到了“知天命”,孔子五十“知天命”,可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格物致知,格物的意义就在于把“良知”忧复得清澈明净状态,然后带着这种良知状态,一心不乱地打入日常生活内部,那么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世界里面,所有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将各归其位,各行其道,和谐共处,不会产生任何冲突。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有些事情并没有发展得很顺利,没有达到我们自己的期望值,原因就在于我们并没有把事情从自身的体验层推进到事物的本质运行规律上去,解决方法就是在你自己的心境上再次重新推演一遍,于是事物又可以步入正常轨道了。

这可能不太好理解,不着急,理解不了就先放下。

格物,顾名思义,如果没有格的对象物,那么也就没必要格了。所以格物不是简单的坐禅观照心念,因为禅定冥想很可能会落入“空”境,格物必须先找到参照物,然后通过这个参照物反照回来,于是心体的本然状态就会慢慢被应照显现出来。

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家的“静心”功夫落实到什么程度了,你可以试着学习一下怎么去操作“格物”,结合我前面分享出来的那些内容慢慢体悟,实践,实修。也不要刻板地照着我的文字描述去做,这样做只会害了你自己,要懂得变通。

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因为同一“天理”而存在,“天理”指的是天道的运行条理,这个条理贯彻千古,亘古不变,无始无终,从五千年前甚至更远的时空里延续到今时今日,贯穿进当前我们自己的身心层面,即使再过五千年或者上万年,它依然还是不增不减,永恒不止地延伸下去。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存养的就是这个天理。王阳明说“心即理”,此心就是天理从我们自身里面穿透过去的实际体验处,格物致知、慎独修心就是在把这个东西修出来,然后顺其自然地跟着它走,就是“知行合一”。

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理解“知行合一”:世上的每个人都是在苦海深处茫然地游荡着,没有任何生命方向,但其实所有人都没有发现,上天早已将一根绳子悄悄放进了水里面,能抓住这根绳子的人就是“得道”者,抓不住的人都只能在凡夫的境界里继续沉沦下去。

所以,格物的目的就是将困扰缠绕住我们自己的种种水草拔除掉,每天拔掉一点点,不求一日千里,总有一天还是会看清那根绳子的,这个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死死抓住这根绳子,上天自然会把你从苦海深处拉出来。

至于能不能紧紧地抓住,这便是“事上磨”的功夫,抓不紧就容易被甩出来,再次掉进深海里面去。

这根绳子就是“天理”,融进天理之后你什么都不需要做,抱着这根天理的绳子就好了,天道的力量会牵引着你完成你自己的使命。

为什么“上善若水”?水为什么可柔可刚?为什么天底下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抗衡?我想你应该有所启发了,“天理”与“水性”非常相似。

先说这么多吧,欢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