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六)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6-16

51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卷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41.5cm,横70cm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令人赞叹不已。

黄筌(约903-965),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五代·后蜀〕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滕昌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学李昪,人物龙水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而自成一派。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52五代 周文矩 合乐图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41.9,横184.2cm  芝加哥艺术学院藏

此图旧传为周文矩作,与 《韩熙载夜宴图》卷有重大联系。这不仅是此图在绘画风格上与《韩》卷极为类似,而且在画面内容上也符合画史事实,应该是失传已久的周文矩笔《韩》的部分,是现《韩》宋人摹本的母本。

周文矩,金陵(建康)句容人,与顾闳中既是同乡,又是同朝为官。周文矩的绘画风格,《圣朝名画评》评曰:“周文矩用意深远,于繁富则尤工。”《图画见闻志》载:“尤精仕女,大约体近周昉,而更增纤丽。” 《宣和画谱》里说他“行笔瘦硬战掣,有煜笔法。”《图绘宝鉴》记“至画仕女,则无颤笔”;《画史》说他“士女面一如昉,衣纹作战笔,此盖布文也。惟以此为别……战笔。”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他从后主李煜书法中得来。周文矩真迹不传,流于世上的都是摹本,如《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宫女图》(美国芝加哥大学藏)、《宫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53五代 周文矩 宫中图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28.3厘米,横尺寸不详。(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有的对镜梳装,有的无聊闲坐,有的逗看小儿,有的观鱼听乐……。其中一组刻画一男子正在画肖像写生(即“写神”),被画的女姬背向观者而坐,旁有侍女、小儿。所画女子身份地位不同,如一裸肩洗手者,周围有若干人伺候。画中人物,除儿童显得活泼天真外,余皆懒散、忧郁,尤其以年龄较大、地位较显者为甚。将宫中妇女那种没有自由,如笼中金丝鸟般虽然奢华却百无聊懒的生活表现得入骨三分。

画史说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大约体近周防而纤丽过之”。周防的仕女画如《挥扇仕女图》等,多表现宫中妇女生活的豪华和空虚,周文矩此图在情调上确与之相似。但这一卷除个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本卷后有澹岳居士张激绍兴十年(1140)跋:“周文矩宫中图,妇人小儿,其数八十。一男子写神。”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54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31.3cm,横126.2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琉璃堂人物图》为宋摹本,此卷内容,据有关史料,乃写唐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共画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与僧人对坐穿黑衣者为王昌龄,僧为法慎,后段倚松者为诗人李白。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残存的后半段,均为宋摹本,而流入美国的此幅为全摹本,更显得尤为可贵。

全画共分两部分,前部分以法慎为中心,王昌龄等二文士正与之谈论,两侍者在后捧盒侍立。后半部分则以文士构思诗文为主题,李白倚松而思,一侍者正磨墨以待倚石执笔而思者运笔疾书,最后一文士执卷回头仰望,若有所感,与之同坐黑衣文士则眼望执笔欲书文士,似乎已觅得佳句。全幅人物繁复,布置铺排错落有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文人雅会时的情形。

此件作品《宣和画谱》亦有著录,《勤斋集》所记较为详细:“……图凡八人,皆唐衣冠,三僮子前,三人与胡僧对坐,朱衣者持梵夹读,僧屈指为数物状;衣绿者指左,黄衣者拱手,皆有谈说,似是为文事者。中二人偕立,童子磨墨,一则凭曲松而言,若口授其意;一则据石,左执卷,右秉笔而掌其颐,若思概括其意而将之书者。后二人坐石上,共执卷,一读而指其文,一仰而若有所思者……”将此记与现藏此卷人物对照,正与此吻合,“皆唐衣冠”则是作唐人故事。画面着色淡雅,格调清逸,衣纹线描顿挫转折而有颤动之感,与今传《重屏会棋图》用笔一致。

周文矩画风上承晚唐周昉,设色简单,又受李后主书法“金错刀”影响。画中靠背椅、榻、书箱等,据考古及文献记载,都证明系五代后才有,排除了作者是韩滉的说法。清末民初,此本为狄平子所得,卷首有其长跋,后流往国外。

55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40.2cm,横7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

此画另有数本,以《重屏图》,《观弈图》等名称见于《寓意编》,《清河书画舫》等书。现存二本,一本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属明代摹本;此本藏故宫博物院,艺术水平较高,或认为是接近原作的宋人摹本。

56五代 周文矩 明皇会棋图卷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32.8cm,横134.5cm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该幅绘明皇座前置后局,其上空无一子,而优伶拱手而立,好像有话要说,大概是描写优人向皇帝进谏的故事。画面上有八个人物,官员一人、和尚二人、道士二人、优人一人、侍从内官一人。关于画面上的八个人物有各种不同说法,至今未有定论。有人认为,跟唐明皇下棋的是日本留学僧辨正;有人说,在是棋待诏郑观音。不论画中的人物是谁,这幅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廷中的围棋活动。

57五代 周文矩(仿) 十八学士图图卷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174.1cm,横10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西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世画家所亲睐。这幅《十八学士图》即画此意,图中十八学士的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僮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界画风格。

58五代 李赞华 东丹王出行图卷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44.5cm,横206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辽代的绘画曾有很多的创造与成绩,由于历史上曾重视不够,记载简略,传世卷轴画极少,且多有争议,流出海外的辽代卷轴画以传为李赞华的《东丹王出行图》最著名。

这是一幅表现人物鞍马内容的画,与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称南宋陈巨中临《东丹王还塞图》卷的构图人物极似。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一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在中原,其画风对后人影响很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均有著录与评价。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接近李赞华画风的一件精品。

李赞华(899-936),五代后唐画家,本名耶律培,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926年契丹人灭渤海国,其被册封为东丹王,统领渤海国旧地。因在其弟即位后遭受猜忌,于长兴二年(931)投奔后唐投奔后明宗,赐姓名为李赞华,后又被明宗养子遣人暗杀。熟谙汉文化,擅画契丹人物。此外,李通音律,精医药,工辽汉文章,促进了契丹和汉文化融合。辽东丹王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中原,其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59五代 阮郜 阆苑女仙图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42.7cm,横17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阆苑女仙图》描绘出茫茫大海中一片宁静的仙岛,水天浩瀚,波浪环抱,礁岸崎岖,松柏挺立,竹林间白云缭绕,岸边珊瑚琅玕。全卷背景大致分为:仙岛礁岸,群仙聚会和大海三部分。作者笔下的女仙、女侍体态比较纤弱,衣纹比较圆软,一反唐代周昉时代之半肥与方硬,行笔尚有唐人之凝重,但爽利不及。画竹用钩,树用钩勒、短皴、加染,画石用钩勒、晕淡,较少用皴,以免豪壮之气。画水精细勾出波纹和浪花,以及流动、起伏、冲撞、回转等动态。充分显示了画家对生活美好的渴望。

“阆苑”是传说中仙人的住处,有时也指宫苑。此图描绘的当是仙山阆苑,为仙女生活游玩之地。本幅无作者款印,根据历代著录和卷后跋语,此图流传有绪,是阮郜唯一的传世作品。

阮郜,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其事迹史书记载不详。宋人《宣和画谱》说他“入仕为太庙斋郎”。他精于绘事,尤其擅长人物画,多表现道教内容,“特于仕女得意,凡纤秾淑婉之态,萃于毫端”。宋徽宗编纂《宣和画谱》,只著录其四幅仕女题材的绘画作品,即三幅《游春仕女图》和一幅《女仙图》,但只有《女仙图》传世。

60五代  赵干 江行初雪图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 25.9 公分,横376.5 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为一件重要的早期山水人物画作,画江南初雪,霜寒萧瑟,江边渔民的生活景况,岸上尚有行旅缩瑟前进,画中人物描绘精微,传神生动。通幅以淡墨渍染绢地,笔力遒劲,树石具阴阳向背,其技法之高妙与描绘之精细皆令人赞叹。卷首有“江行初雪南唐学生赵干状”题字,后世据此定名,近有学者认为此卷与北宋晁补之《鸡肋集》中王维《捕鱼图》描绘吻合,指出或与北宋所认知的王维有关。

赵干,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但知后主李煜朝(961975)为画院学生,那么应是稍迟于李成。在用笔的坚挺及墨法的精微上两人有些相似,但李成长期生活于北方,画中多作飞流危栈,断桥绝涧,烟云变灭,林木萧瑟,一派北方崇山旷野的森严广阔;而赵干则擅长描画南方山水,多作江南一带的楼观、舟楫及水村、渔市、花竹等景象,表现的是南方“烟波浩渺,风光明媚”的湖光水色。传世名作有《江行初雪图》。

61五代 王齐翰(传 )四皓图卷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水墨,纵24.1cm,横161.6cm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

商山四皓,即《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的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泛指有名望的隐士。秦末隐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四人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传说他们是秦始皇时秦朝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其职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四皓先生因见秦政暴虐,隐居商山,过着“岩居穴处,紫芝疗饥”的生活。

图卷无名款,卷引首题“南唐王齐翰四皓图”,此画为明清之士所作。

王齐翰,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工画人物、佛道宗教画,兼擅山水、花鸟,以画猿獐出名。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谷,无朝市风埃气,其画以笔法工细为特色。

62五代 王齐翰 勘书图卷

鉴赏之四百八十九 <wbr> <wbr>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晋唐五代 <wbr> <wbr>(六)

绢本,设色,纵28.4cm,横65.7cm  南京大学藏

《勘书图》卷,一名《挑耳图》。据苏东坡于北宋元佑六年(1091)六月二日《跋南唐挑耳图》记载,此图先为著名画家王诜(晋卿)所有,王氏是宋英宗的女婿,家中有“宝绘堂”,收藏极富。王诜之后,此图转入朝奉大夫王定国手中。此期此图名曰《挑耳图》,后经宋徽宗赵佶御题命为《勘书图》。

画中士夫左手自然搁于椅子扶手上,抬起右手挑耳,面部稍稍右倾,左目微微闭成缝状,一种挑耳获得的快感跃然素绢之上。他身着白衣敞开胸襟,长须顺柔下垂胸前,跷腿而坐,双脚赤露搭垫于鞋上,脚姆指上翘,与挑耳相呼应联系,一种闲适惬意的感觉被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另外衬景屏风、几案以及侍童布置得体,简洁大方,有条不紊,用笔流畅之中有顿挫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