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赏析】唐:贺知章《咏柳》

 elabman 2019-06-16

咏柳

  作者丨贺知章 

唐:贺知章《咏柳》.mp3 来自学新意课程 12:34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代诗人。少时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时,37岁中进士。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贺知章不仅诗文精佳,而且书法品味颇高,尤其擅长草书、隶书。诗人生性旷达豪放,善说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人称“诗狂”。诗人86岁告老还乡,为道士。
      唐玄宗曾赐诗,并命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他的诗作中《咏柳》和《回乡偶书》两首,传诵最广。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的咏物诗,也是唐诗中咏柳名篇,咏的是早春二月的柳树,通过对柳树生动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杨柳,它的形象美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二月的杨柳,刚刚抽出嫩绿的新叶,多么像装饰着碧玉的美人。柳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犹如一条碧绿丝带,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杨柳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 “垂”字,暗示出柳树在风中摇荡的轻柔纤细,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诗中没有“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诗人匠心独运,将杨柳的姿态描写得美丽生动,令见者生怜。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环环紧扣。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也许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再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小家女”…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化无形为有形,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将柳叶裁剪得如此精细,十分新颖贴切。
通过诗人之眼,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优美更为丰富的世界!谁都能欣赏那在风中飘荡的柳条,但不是谁都能将柳树的风姿如此形象地描摹。

诗的大致意思是:

  如同碧玉装饰而成的高高的柳树,

      万条低垂的柳枝如绿色的丝带。

  不知这细细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

     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