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作者:九松 李妙然
全球肿瘤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有210万新发的女性乳腺癌病例 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25% 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这位“杀手”到底为什么这么高发?你离乳腺癌有多近呢? 你离乳腺癌有多近? 乳腺癌如此高发,其高危因素也很多,有你知道的,更有你忽视的。 众所周知:家族史 肿瘤的发生与外因和内因都有关系,内因主要就是基因。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尤其是母亲、姐妹在绝经前发生乳腺癌的,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而BRCA-1、BRCA-2、p53、PTEN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就更“危险”。 欧美研究数据表明: 女性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 70岁前发生乳腺癌累积风险为57.0%~60.0% 70岁前发生卵巢癌累积风险为40.0%~59.0% 女性BCRA2基因突变携带者 风险分别为49.0%~55.0%和16.5%~18.0% 这两种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 提高了10~20倍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安吉丽娜·朱莉就携带有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为此选择了预防性手术。 家族史是无法控制的因素,所以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一定要定期做相关检查。 少为人知:长期雌激素刺激 雌激素多不好吗?为啥也能诱发乳腺癌? 可能很多女性朋友并不知道,初潮年龄过早(<12岁)和绝经年龄过晚(>55岁)的人群,患乳腺癌的概率更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过度给孩子补充营养品、保健品,小孩发育提前,女童来月经的例子并不少见。 较长时间暴露于雌激素,长期补充含有雌激素的药品或保健品,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概率。 不过,需要辟谣一下,长期吃豆制品是不会让雌激素水平过高的。 不可忽视:乳房良性疾病 乳房良性疾病,比如病理活检证实曾患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人群,都有一定的癌变几率,所以一旦发现后需及时就医,定期观察。 可以控制:情绪因素 在众多乳腺癌高危因素中,情绪是最容易控制的。心理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那些比较焦虑、情绪不良的患者是有影响的。所以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乳腺癌的风险有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不一定患有乳腺癌,只是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别自己吓自己。 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乳腺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愉悦的心情。 如何自查乳腺癌? 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好的疾病之一,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很重大。 关注这些表现,有助于第一时间甄别 “杀手”。 1. 乳房肿块:这是最常见的,早期乳腺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可摸到无痛性肿块,不容易推动,没有明显的边界,并且质地较硬,甚至肿块周围的皮肤都有些变化。 2. 乳头溢液 :特别是血性的溢液,包括鲜红色的液体和陈旧的褐色液体。 3. 皮肤改变:当乳腺肿瘤侵犯了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的Cooper韧带,乳腺皮肤就会出现一个小凹陷,就像小酒窝,所以说酒窝长在脸上漂亮,长在乳房就不行了。 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会出现“橘皮样改变”。 4. 乳头乳晕周围出现异常:假如肿瘤离乳头较近或侵犯乳腺主乳管使主乳管萎缩,会导致乳头内陷,也就是说近期出现的乳头内陷是有意义的。 5. 腋窝淋巴结肿大:初期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边界清楚、可活动。 医生的话 以上表现可以用来初步甄别乳腺癌 如果有“模棱两可”的发现需要及时就医 女性朋友从40岁开始 就要定期进行乳腺癌相关体检 高危人群体检年龄可提前 ![]() 参考文献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11月15日第28卷第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