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气肿中晚期会突发衰竭窒息死,家庭掌握2个关键点保证延长寿命

 我的书架292 2019-06-17

御颐生肺气肿家庭防控专题【一】:

科学化排痰排气,延缓病情预防缺氧

肺气肿虽然是一种发展非常缓慢的慢性病,但它是不可逆的,肺泡损伤到了什么程度只能是防止它进一步恶化,不可修复。肺气肿发展到中晚期,患者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多因家庭护理不佳,而突发呼吸功能逐渐衰竭,发现不及时最后窒息死亡。

所以家庭日常护理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排痰排气,可预防呼吸衰竭或缺氧等突发事故,还可以延缓病情,减少肺气肿扩散。那么,为什么要排痰排气呢,我们先来了解,肺气肿会缺氧的原理。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而形成的肺脏过度充气和肺容积增大的阻塞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

为什么肺气肿患者会呼吸困难?

肺气肿患者在老慢支、气管炎阶段,由于感染和慢性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狭窄,并且有一些黏液分泌出来,堵塞了气道。

为什么肺气肿患者会呼吸衰竭?

这个问题需要从呼吸结构讲起。人在吸气的时候,支气管、细支气管成扩张状态,气体进入肺泡;而当人们呼气的时候,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都随着胸部收缩。患者的支气管过于狭窄,或者有的完全被堵住了,进气量会减少,还就会导致一部分二氧化碳就没有办法被呼出体外,滞留在了肺泡中,占据了空间。等人吸气时,能进来的氧气就更少了,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中毒,最终恶化成呼吸衰竭而窒息。

科学排痰 注意事项

1、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痰液量

肺气肿患者的气管、支气管有慢性炎症刺激,每天都会分泌一些黏液,如果不能将其排出的话,一方面会堵塞气道,影响通气;另一方面痰液堆积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和急性发作。痰液的堆积,粘附在气管壁上,还会使得气管、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所以,要每天观察患者的痰液量,出现咯痰不畅,胸闷气急的症状就要警惕,发现有咳痰不出,就马上进行人工排痰,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避免因痰窒息导致的悲剧发生。

2、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

1、日常药物化痰:在疾病发作期间,因此,除了可根据医嘱服用抗感染及化痰药物治疗外,禁止吃易生痰食物。并掌握正确的人工排痰方法,协助患者排出黏度高的痰液。

2、叩背方法:将五指并拢,掌心屈曲,顺气管走向,由下至上、由两侧向中间轻叩患者背部,同时鼓励患者咳嗽。

本图来源网络

3、翻身法: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气候较为温和的中午,设法让稍能走动的患者在室外漫步;畏惧寒冷者也应在室内活动。即使是确实不能起床者也应由家属经常为之翻身、叩背,因为这些活动能够产生体位改变和肺部震动,利于痰液排出。

4、雾化吸入法: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器。没条件的家庭也可使用简易蒸气吸入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易于咯出。

方法:选一保温杯,盛半杯开水,将口鼻入杯口,用力吸蒸气,反复多次,待水稍冷再换开水,便可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将痰顺利排出。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日常禁止生痰饮食

肺气肿患者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酒等。因刺激气管粘膜,会加重咳嗽、气喘、心悸等症状,诱发哮喘。

肺气肿患者还应忌食海腥油腻、油炸烧烤之品,如海鲜,淡水鱼类,牛肉等,以免助火生痰。

科学排气(排二氧化碳)注意事项

1、患者为什么要定时排气

肺气肿易形成二氧化碳潴留,这是患者突然缺氧,一步步进展恶化的关键因素。二氧化碳占据肺泡,使得肺内气压升高,氧气无法进入。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导致肺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间歇性地抽搐、昏睡、昏迷,危及生命。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还会对肺血管造成损害,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厚,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才是控制疾病,防止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之举。

2、如何排气?

最好使用负压的方式向外排气。负压就是向外抽气,负压脉动就是像脉搏一样有规律地向外抽气的震荡气流,可以帮助患者把肺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缓解肺内高压,氧气也能很好地进入,缓解缺氧。

3、排气的频次

一般应该是每天都需要抽,不用每时每刻都抽。一天抽一次或早晚各一次。如果晚期患者呼气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频率。定时抽气,能延缓肺气肿扩散,因为每一口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每一口呼气都会使得一部分废气二氧化碳潴留在肺内,如果不坚持使用的话,还是会慢慢增加。

【小结】

肺气肿慢阻肺是一种持续性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因此需要有计划综合性地长期治疗,包括戒烟和避免致病因素、排痰排气、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等,并需结合病情及演变加以调整。只有稳定期坚持治疗,才能减少病情急性加重,减缓病情恶化。如果待到病情加重时才接受治疗,只会增加痛苦、增加费用,甚至危及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