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盗汗 邓某某,女,65岁。患者于1985年9月24日以“心悸”收入医院,辨证投以温胆汤化裁治之,心悸及伴随证明显好转。 然约半月,卒见睡中汗出,醒时即止,尤以头面及胸颈部为甚,伴有恶寒、微热,口干口苦而不欲饮,胸胁胀满,呃逆阵作,纳食少进。 舌脉:舌苔薄白乏津,脉细数。 辨证:阴虚火扰,热迫汗泄。 处方:【当归六黄汤加生龙牡、麻黄根】。 投药四剂罔效。 后独取生脉饮以求敛肺止汗之意,非但于病无益,反见盗汗更剧。 诸证无减,汗出湿衣,可拧下水,每夜须换内衣三次方至天明,汗后恶风。通宵达旦,辗转惧眠,痛苦难忍。如此持续已月余。 细审患者脉证,乃久病正虚,卫阳不固,复感外邪,乃致太少合病所致。 辨证:太少合病。 治法:解表和里,调和营卫。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9克,黄芩9克,法夏9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神曲18克,生姜6克,红枣7枚。 服药2剂,盗汗有减,寒热未作。 续进原方2剂,盗汗甚微,腹胀、胸闷、心悸时作,呃逆不除。 原方增减: 柴胡9克,黄芩9克,法夏9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神曲18克,生姜6克,红枣7枚,苏梗4.5克,瓜蒌皮12克,枳壳9克。 3付药后,汗止身爽,诸恙悉除。 按语: 本案盗汗伴见恶寒微热,又口苦、胸满、不欲食,为太少合病,由邪侵半表半里,表里不和使然。 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对此病机阐发甚详,其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 故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解表和里,以复人体上下升降,表里出入之机,营卫调和则汗止。(代立权19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