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霸州人一辈子离不开的八道菜

 xianfengdui111 2019-06-17

2019-06-15 15:14 霸州微视界


每到饭口(饭点)的时候,总让人们有点发愁,今天吃点什么好呢?好在霸州的饭店不少,外卖也发达,手机上琳琅满目的菜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一切变得快捷方便,只是小时候,那种满院子飘着饭菜香味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了。

除了“素帽”这种颇具特殊的家乡菜,霸州还有很多的家常菜菜,也许他们并不出名,也谈不上是珍馐美味,可这些都霸州人一代代传下来的,没有华丽的烹饪工序,食材也无需考究,简简单单的填饱了一代又代霸州人的肚子,温暖着人间情怀。

第一道:冷汤

冷汤是霸州人对凉拌面的叫法,不像北京把炸酱面,打卤面那样分得清清楚楚,只要面条过凉水,不管用什么佐料都可以叫冷汤。夏天天一热,吃饭就没有什么食欲,而一碗过了“井拔凉水”的冷汤,却能去除人们的烦热,打开人们的胃口。

现在的面条都有现成的,用机械压出来,可以前做面条还是比较费事的,和面不说,还得用上大号的擀面杖,关键是看刀工,面条的宽窄粗细,全凭借巧妇手中的一把刀。后来有了家庭用的手摇面条机,大受欢迎,刚开始的时候谁家有这样一部机器,全村的都会来借。

面条煮好后,过(投)凉水,打卤炸酱全凭个人口味,唯独少不了的就是花椒油,油烧热后撒上把花椒,炸制焦糊,淬尽香料的精华,拌入面条中,一筷子下去,就可以吃下半碗。有条件的,用擀面杖将炒熟的芝麻,茸果擀碎,洒在面料,越嚼越香。

第二道:熬小鱼

记得小时候,村里常有用自行车托着大木桶的人,吆喝着卖小鱼的,而今只能去市场上买。鱼类不分的我始终不知道这种叫做小麦穗鱼的学名是什么,不过好吃是没错的。和大鱼不同,小鱼不用刮磷也不用开膛破肚,拈煮鱼肚,一挤便可以把内脏挤出来。

清洗干净,裹上面粉,油锅里煎一下,煎至面粉金黄,当然略糊一点也没关系。事先准备一个大碗倒入酱油醋,放入大蒜,葱段,食盐,花椒,大料,时机一到,将这些一同倒入锅中,立刻盖上锅盖,紧紧按住,稍等片刻再添水。剩下的交给时间,慢慢熬制。

多年前,姥姥还在世的时,病重期间最想吃的就是熬小鱼,那时候母亲总将鱼炖得时间长些,小鱼连骨带肉已熬得酥烂,小鱼少了挑拣鱼刺的繁琐,一口一条,轻轻咀嚼,骨肉皆可吞下。再配上熬鱼时锅里贴的饼子花卷,足以慰籍老人的胃腹。

第三道:金鱼儿汤

可能是方言的原因,我一直迷惑这道菜的名字怎么用文字写出来,霸州的发音应该是“金鱼儿汤”具体是“银”还是“鱼儿”该如何考证,暂不管他,先看做法。

一大团和好,擀成饼状,再和好一碗杂和面,用白面将杂和面包裹,再擀成饼状,切成小块,葱蒜炝锅,选些时令蔬菜,加水煮开,将切好的小块入锅煮熟,散些食盐,滴点香油,热腾腾的即可食用。白面如银,杂和面似金,金银疙瘩在汤碗中又像游戏的金鱼,

这或许是艰苦年代的产物,以前我并不喜欢,现在自家做的也少了,一次酒局,服务员端上来一大碗,吃起来却格外香甜,不知是丰富的佐料进化了它就旧有的味道,还是岁月蹉跎中,沉淀了刁钻的味蕾。

第四道:炖肉

逢年过节霸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现在有人觉得油腻,或者是选择的菜品多了,就吃的少,不过吃的再少也要做上一碗,过节嘛,有肉有鱼的象征必不可少。

听老人说旧时不轻易吃到肉,那时肉也算一种奢饰品,只有遇事才做,以前没有味精,做出的肉食口感发干,有人想出的办法就是在炖肉中加入海带丝,既增提了鲜味,也加大了菜量。

炖肉的精华全在一个“肥”上,与炒菜不同,三分瘦七分肥的肉块在水火交融中锻去了腥燥,多余的油脂沁入粉条,白菜中,烂而如糜的炖肉用璇饼(方言,指大饼)卷了,入口即化,油香四溢,所谓的肥而不腻,只是我们现在摄取了过多的油脂,而迷失了曾经的幸福。

第五道:茄泥

仲夏,茄子基本已经成型,而做茄泥最好是拉秧的茄子,这个和味道无太大关系,一颗茄苗的盛产期结束后,,此刻的茄苗早已乏力,拔掉秧苗为下一季作物让出土地,可秧苗上依旧留下或大或小的果实,卖相不佳,弃之可惜。

这样的茄子不用精细挑选,洗去泥沙,放入锅里煮,为了不浪费火力,锅上加上笼屉,蒸上馒头。馒头熟了,茄子也煮好了,捞出用筷子搅烂,配点蒜泥倒上老醋食盐,满满一盆,一家人无需在做其他的炒菜,馒头就茄泥,就是一顿美好晚饭。

拉秧的茄子多留有长梗,不必去掉,用手提溜起来,仰头放进嘴里直接咀嚼,吮尽汁水,再丢掉。现在我在饭店里也能看到茄泥,小小一盘倒是精致,只是要优雅的举箸夹食,少了那种大口朵颐的快感。

第六道:拍黄瓜

黄瓜,夏秋两季霸州农村最易得的食材,而今四季皆有,只是味道淡了很多。

黄瓜洗净,置于案板上,菜刀横面拍下,简单的工序有人还起了个雅气的名字:雷击小青龙,拌上白酱(芝麻酱)或着食醋青盐,夏天吃清爽怡口,冬天吃解腻去燥。

看似简单的菜肴,却饱含着朴素的温情。我曾有一贤淑的女子,为我做过这道菜,伊人早已弃我而去,虽然自己多次尝试去做,却终究寻不来当初的滋味。有的味道只有一次,复制了菜肴,复制不了情素。

第七道:白菜

白菜的做法的很多,可炒,可炖,可做成馅料,包饺子,兜儿包子,烙馅饼,以前冬天里家里趸上几百斤,整个寒月里这是唯一的绿叶蔬菜。

天地飘雪的时节,灶膛里烧着棒子秸,铁锅里熬着白菜汤,葱蒜爆香,加上粉条,掀开锅盖,整个屋里充满了蒸腾的水汽,水汽凝珠,雾蒙蒙的如在云中,加了胡椒面,辣椒油的菜汤下肚,一顿饭下来,一头的汗。那时的冬天似乎没有现在的冷了。

而今冬日里,四季的蔬菜都能看到,白菜也不用提前储藏,想吃了,去超市买就好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何时想吃,太多的选择迷花了眼睛,那旧时的味道已变得模糊起来。何时想起,还得看心境。

第八道:妈妈菜

这是霸州人家常菜中唯一不会变淡的,所有的珍馐美味在妈妈菜面前都会变得寡淡无味,没有人像母亲一样更了解你的口味,母亲每天在烟熏火燎的厨灶前,调和着酸甜苦辣咸,五味交替中,供给着我们成长的所需的营养。

母亲做的菜是永远吃不腻的,外面美食的诱惑再强烈,也没有家里吃的安心,岁月依旧,一盘炒白菜,一碗棒子面粥,最果腹的还是亲情。

霸州可书可写的家常菜很多,远不止这些,说出你的最爱吧,别辜负了那旧时的味道。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