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唐诗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韵?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前言唐诗符合宋朝诗韵韵,宋词符合清朝的词林正韵听着好像有点奇怪,难道唐朝人和宋朝人穿越了吗? 看完下面的短文,您就会明白原因在是什么? 一、晋朝诗、唐朝诗竟然符合宋朝的韵王勃《 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说的是西晋张华与龙泉,太阿宝剑的故事。这个张华也是一位诗人。
这一段西晋诗人的作品,押韵完全符合宋朝平水韵的【六麻】:花、哗、斜、霞。 又如 唐朝皎然的七言律诗《同李著作纵题尘外上人院》完全符合平水韵的【九青】:
虽然魏晋时有过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些都是私人著作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因此诗人作诗基本依照口语 。 隋朝陆法言编制了《切韵》,到唐朝孙愐改编成《唐韵》(206个韵部),宋朝又根据前朝韵书编撰了《广韵》(206个韵部)、《集韵》,后来在这些韵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编,最后形成了106个韵部的《平水韵》。 以后的元明清也都是以平水韵为标准,一直到今天。 由此可以看出来,宋朝的平水韵其实继承了前朝的音韵系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以前,苹果也会掉下来。只不过牛顿发现了苹果掉下来的规律而已。 二、宋平水韵与唐韵对比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记载了平水韵韵部与唐韵韵部的对比: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 很多的唐韵韵部被合并成了平水韵的一个韵部,所以符合唐韵的诗一定符合宋朝的平水韵。 例如【支、脂、之】在唐韵里是可以“同用”的三个不同韵部,平水韵【四支】合并了唐韵的【支、脂、之】。同理,唐韵里的【庚、耕、清】可以“同用”,平水韵把这3个韵部合并成了一个【八庚】。 三、为什么唐宋词几乎都符合清朝人编写的词林正韵?道理也是一样的,平水韵合并了唐韵,清朝戈载的《词林正韵》也差不多合并了《平水韵》。 唐宋人作词都是依照诗韵,类似与古体诗的邻韵通押。戈载就按照古人词作的押邻韵情况,编写了词林正韵,基本上类似于诗韵中邻韵的合并。 所以我们会看到,唐宋词大多符合清朝人的《词林正韵》。 四、不是所有的宋词都符合词林正韵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宋词都符合词林正韵。因为《词林正韵》不完全等同平水韵的邻韵通押。例如晏殊的《浣溪沙》按照词韵检查就出律了:
可以看出来第二句【台:第五部】,明显不是【第三部】。因为宋人按照诗韵押韵, 押的韵是【灰】韵(唐韵的灰、 咍 hāi2个韵部可以同用)。 结束语也有朋友说,现在写诗非要用平水韵吗?读者不懂平水韵怎么办? 其实也无所谓,您可以用普通话押韵作诗 ,现在的《中华通韵》几乎就是普通话口语押韵,不需要去查韵书了。 不过,不学习一点平水韵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古诗词会产生不少隔阂,例如“乌衣巷口夕阳斜”怎么读起来也不押韵呢?了解平水韵就知道,家、花、斜都属于【麻】韵,当然是押韵的。 韵书不需要去背,背也背不过。虽然语言环境变了,但是大家要知道,元朝以后的口音变化一直都有,古人也有查韵书的时候,科举时因押韵不对而落榜也不少见。我们比起他们,用手机和电脑查询其实很方便,也可以用网络检测诗词格律,有问题的字改过来即可。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