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葆元原创丨镌璞斋词话之七

 真言贞语 2020-09-11

镌璞斋词话之七

文/孙葆元

当我们梳理了平水韵与中华新韵的种种关系,就发现了如下问题:

在平水韵之前,唐人作诗是如何用韵的?

文字学家王力把汉语用韵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唐以前,这个时期没有韵谱,完全依口语来押韵。第二期,是从唐到五四时期,这一期的标准是,韵文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按口语。实际上是把发音纳入语法的轨道。第三期,是五四以后至今,除了旧体诗必须依照韵书外,新诗又回到第一期,即口语化时期。

我们不讨论新诗,姑且不谈新诗的得失。

当唐朝走过初唐,尤其是近体诗进入科举制度,就必须有一部韵典。不能随口胡诌了。字典,词典,韵典是语言的法律。于是《唐韵》应运而生。《唐韵》是唐朝的士子们作诗的规尺。

《唐韵》之前,有六朝时期的《声类》《韵集》《韵略》。《唐韵》到了宋朝改为《广韵》。

在前面我们举为例证的《康熙字典》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词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如何如何。这说明音韵是承袭的,有些字从诞生起就是这个读音,有些字音变异了,有些字音在某个地区变异了,但是在韵谱的统一规定下,每一个词都有它的法律地位。这就是语言的发展高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明白,汉语是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语种,它与我们的疆土一样神圣,一脉相承地让它的子孙发出同一个声音。那些韵书只是一段一段的历史时期变迁着的声音。当我们的民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应该发出新的声音。

这个新的声音就是现代汉语,它从古老的发音演变而来,与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诗韵》不是对立的关系,它涵盖了上述诗韵,音准比上述诗韵更精确,因此新时期的古体诗词创作使用新韵是诗词在体式上的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