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 宋 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宋 吉州窑玳瑁釉罐 吉州窯陶瓷在中國宋元時期是重要的商品之壹,它為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窯的名貴產品。1975年,在東京博物館舉辦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展覽,吉州窯的兔毫斑、鷓鴣斑和玳瑁斑成為傳世珍品,日本國珍藏的剪紙貼花盞被譽為國寶。1976年,在新安海域發現壹艘開往朝鮮、日本的中國元代沈船,從沈船中打撈出1.5萬余件中國的古陶瓷,不少屬吉州窯燒制。韓國中央博物館陳列的42件吉州窯瓷器被視為稀世珍品。英國博物館所藏的吉州窯產鳳首白瓷瓶堪稱瓷中尤物,木葉天目盞則被列為國寶。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吉州窯器壹般為正燒,少有大器出現。其胎質較粗松,但很堅硬,器物胎壁較厚,界於瓷與陶之間。胎色以灰白、米黃為主,個別呈紫灰色。這種胎料,現在在當地還有留存,這就給制假者留下了有機可乘的條件。但當時吉州窯窯工的修胎是很有特點的,為了追求時效,熟練窯工往往就在快速的幾刀之中完成了修坯的工作,因此,在器物上可見到修坯時所留下的明顯刀痕和旋紋。又因當時胎泥淘煉較簡單,燒成後胎體上常可見有雜質和孔隙。這是在鑒識吉州窯器識胎時的壹個重要特征,須首先予以關註。此種工藝的獨特性,常使仿制者露出馬腳,大多數仿品制胎過白、過於精細,即便模仿,也常是貌合神離,做不到位。仿品的胎質常比真品還要緊密和精細,胎體常是過重或過輕。此外,宋時,吉州窯器中有壹種仿定窯的產品,這種器物胎質較薄,胎色呈粉白或黃白色。識別時要多從胎質、施釉和工藝特點幾個方面去仔細分辨。 宋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吉州窯器的施釉壹般采用3種方法:即浸釉、吹釉和灑釉。主要是浸釉法,即用手倒拿著底部浸入釉中,因此,器物底部常無釉。另2種施釉法則在浸釉器物上再吹上或灑上別的顏色釉。吉州窯瓷施釉較厚,古瓷釉面光潤細膩,有壹種溫潤之光。作偽者常用獸皮或浸油軟布來進行拋打,以使其出現溫潤之光。但用獸皮擦者,在放大鏡下可見無數細小平行的擦痕;而用油布擦者,在摸觸時會有壹種油膩感。還有用稀酸處理來去掉浮光的,但這種器物釉面發澀、呆板,沒有古器所應有的包漿,而且在放大鏡下可見到酸腐蝕的痕跡。 宋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最主要的壹種鑒識釉面方法是:吉州窯器壹般均是出土器。因南方氣候潮濕,泥土中含酸量多,造成其出土器的土銹壹般表現為在其釉面上出現明顯的結殼現象,猶如皮膚上弄傷後在修復時所結的痂蓋差不多。這種結殼的現象,仿品較難做出或做像。此外,吉州窯器的胎釉結合不是很好,釉面多數會出現開片,放大鏡下看,開片中應有土浸之痕。仿品有時也可做上開片,但這種假開片,壹是開得不自然,二是很難做出開片中的土浸之痕。吉州窯的釉是低溫鉛釉,經過幾百上千年時間,釉內的鉛會有部分析出,放大鏡下可見點點錫光。仿品是很難做出這種錫光的。以上這些,是鑒識吉州窯釉面的壹些重要特征。凡釉面無結殼現象,又無開片和點點錫光者,須小心對待。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黑釉茶盞是吉州窯的重要產品,到南宋達到鼎盛。品種有木葉紋、兔毫毛釉、玳瑁釉、虎皮斑釉、油滴釉、鷓鴣斑釉、黑釉彩繪、黑釉灑彩、素黑釉、剪紙貼花紋等多種。鑒識時,主要是觀其胎釉特征。另外,各種茶盞有些相應的特征也要予以註意。如木葉紋盞內的葉子,在燒成後其葉面與底釉釉面應在同壹平面上,如遇葉片凸於底釉之上,或與底釉脫節,即是仿品無疑;真品窯變釉的茶盞其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應為紫紅色,而仿品的窯變斑則常有偏差,不是過深就是過淺。 宋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真品的窑变釉是流动的,仿品则常是死板的;真品剪纸贴花纹茶盏常施灰白色玳瑁釉,烧出来的贴花纹饰既清晰又不生硬,而仿品则常见图案模糊不清,或边线过分生硬,釉色也单一,不见变化。可以与建窑相区别的一点是,建窑没有烧造过剪纸贴花瓷和彩绘瓷。 宋 吉州窑褐彩开光飞凤纹罐 彩绘瓷属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绘,然后施加薄釉。它与磁州窑彩绘瓷先在胎壁上涂以白粉,然后施釉再着色彩不同,两者似有承前启后的密切关系。此类彩绘瓷的胎釉与乳白釉瓷相同。主要器物有罐、瓶、盆、炉、壶、枕、粉盒、器盖和玩具等。纹样装饰多为吉祥如意等与民间习俗相关联的写意画。如蛱蝶、双鱼、双鸭戏水(成双)、跃鹿(禄)、鹊(喜)、回纹(连续不断)等,以及与绘画相联的折枝梅、芦草、梅竹,和图案有关的海涛、八封、六边形和连弧纹等。 宋 吉州窑玳瑁釉盏 画面的各种构思都是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而设计的,远看主题突出,近观纹样精细。一般来说,瓶类颈部饰弦纹、回纹,腹部饰海涛或六、四连弧开窗,内多绘跃鹿、双鸭戏水图案,有的则绘芍药、飞蝶、梅花,点缀以竹叶或缠枝花草,构图静中有动,具有安定、和谐、新颖的美感。罐类器亦多饰连弧开光、跃鹿、海涛、花蝶、芦草和莲瓣纹;盘多绘双鱼戏水,与器物的形制配合得十分协调。壶类器多饰花蝶、缠枝蔓草、梅花、芦草纹样。杯形器多饰弦纹、梅蝶纹。粉盒盖面多为弦纹、葵花、梅花、芦草、芦雁、莲瓣和乳钉纹样。 宋 吉州窑洒釉碗 瓷枕邊沿多為寬帶弦紋,內為三弧、八弧開窗,窗內繪以梅竹、松枝、海濤紋,有的為四邊或六邊連續'山'字形構圖。鼎爐頸部多飾回紋,腹為連弧開窗,內繪梅竹、蓮花、躍鹿、八卦、鴛鴦戲水、窗外襯托以蓮瓣、四邊或六邊幾何紋樣,裝飾和造型十分統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