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到爱与尊重的沟通

 可可冰玉 2019-06-17

同理心这个词,是由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他的信念是,人性是善良的,不需要太多的“纠正”、“说教”与“指导”,只需要无条件的关爱与陪伴,人们自然能够改变向上。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哲学家孟子就已经有这个主张了。同理心的运用,恰恰就是这种人性本善的实践方法。

同理心这个词,是由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他的信念是,人性是善良的,不需要太多的“纠正”、“说教”与“指导”,只需要无条件的关爱与陪伴,人们自然能够改变向上。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哲学家孟子就已经有这个主张了。同理心的运用,恰恰就是这种人性本善的实践方法。

什么是同理心?简单的说,就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暂时放下自己的看法、见解,而用对方的眼光、心态来看对方所看的世界,来理解对方的心思念虑。换句话说,先不要有任何的判断,等到真正明白对方的立场之后,再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想法。

这么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发现,同理心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01

同理心可以化解攻击与暴力

多半的人在情绪紧张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攻击与暴力。只有在他们觉得被理解与接纳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才有可能放松,理性才能发挥作用。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被歹徒劫持,就在大家都为他捏把汗的时刻,却看到他全身而退。不仅如此,歹徒还跟着他出来自首,因为歹徒在心理学家的理解与接纳下,特别感动。很多人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法宝可以如此的神妙?心理学家轻描淡写地说:“同理心”。

同理心,使人的内省能力产生作用。每个人都会内省,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有能力内省。能力无法起作用,是因为当他不被理解与接纳的时候,委屈、愤怒等情绪会充满内心。

那时,一个人的心就不清澈了,看事情也就会扭曲,能力就会暂时失去。此时只要将这些情绪,不仅是“发泄”了,还要被接纳,那么内心的空间就会回到原状,能力就可以恢复。同理心,就是这把钥匙。

02

同理心是消极与封闭的互动

转化为积极与开放的沟通

请听下面的一段对话:

孩子:“爸爸,你们真的好辛苦哟!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你们!”

爸爸:“哪儿的话。我一点都不辛苦。你不要觉得对不起我。只有你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就是等于报答我了。”

孩子:“你放心,会的,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一定会找个好工作来报答你,来孝顺你。”

爸爸:“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这种互动只是一般的交谈,是善良的,是一来一往的,但是,也是封闭式的,因为并没有真正碰到孩子的问题,而且交谈很快就结束了。同理心不同,它是开放的,使人敞开心扉,愿意不断说出自己的心声,因为,它使人觉得被理解,有“知音”,有“共鸣”的体验。

现在,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表述上面的交谈:

孩子:“爸爸,你们真的好辛苦哟!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你们!”

爸爸:“你觉得对不起我,觉得我们很辛苦。我看到你好像很难过。”

孩子:“是的,我觉得你们整天这么忙碌,吃不好,睡不好,就是为了我......而我还不好好读书......”

爸爸:“你看到我们吃睡不好,就是为了你,所以,你责备自己,因为,你成绩没有进步,是吗?”

孩子(哭泣):“是的,我多么希望能够考上一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你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是......”

爸爸:“你非常爱我们,想要早一点承担家庭的责任,但是......”

孩子:“我真的对不起你们......”

爸爸:“你对不起我们什么?”

孩子(哭泣):“我的成绩很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段对话由于用了同理心,是双方的互动进入了深层次,触到了真正的“问题”——孩子的成绩很糟,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是好;碰到真正的“情”——孩子觉得很内疚,很难过,而且有无力感。这段对话,超过了理性的信息交换,而进入了“心”的交流。情,使人柔和而不固执;使人感动而化解了冷漠;使人心胸开阔而不故步自封。

03

同理心使人在沉默中

培养信任与深度的爱

沉默,一般而言,使人焦虑不安,使人尴尬,也使人紧张。在普通的互动中,人们多半不太喜欢沉默。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恋爱中的人,越是在深情的时刻,越是无言。

有一个词“含情脉脉”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其实,沉默的时刻,是最能洞察人“心”的时候。沉默,是“心”与“心”交流的时候,特别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前面我说过,语言有两种,有声语与无声语。无声语,就是在沉默中的交流。

曾经有一个面临高考极度紧张的孩子来找我,我也觉得无能为力,所以带他去见精神科医生,我想用一点药缓解他内心的过度焦虑。但是,孩子并不愿意吃药,他问我,可不可以每个星期来我这里一次,就算是坐一坐也行。我立马答应了。

高考前的十几个星期,每次他来找我的时候,我就和他到祈祷室,面对点燃的蜡烛,就那样静静地坐着,有时候讲几句话,但大多数时候,就是在静默中度过那一个小时。后来,他考上大学,特别感谢我的帮助。我觉得在那样的静默中,我们彼此支持。

用同理心去了解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必须放下自己个人的价值判断、投射与自我保护的外衣。

作者:张宝蕊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