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上)韦力撰

 花小鼠 2019-06-17

谢灵运复杂的一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以我的目力所及,似乎是林文月所撰《谢灵运》一书的前言最为文艺性地点出了传主一生的价值:“因为他那惊人的才华,和特异的个性,就像是一颗具有异形的星光,不由得你不去特别注意。他一生中放浪的言行轨迹,以及所留下的瑰丽繁复的诗章,使他那短暂的四十九年的生命,显得太浓密、太繁杂,使人对他不能不产生好奇心。”

谢灵运出身豪门,他的曾祖父谢奕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淝水之战主将谢安的长兄,他的祖父谢玄也是那个时代极具军功的战将,然而他的父亲谢..却没什么名气,《南史》谢灵运本传中称:“父..,生而不慧,位秘书郎,早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儿何为不及我。’”看来谢..一出生就有些弱智,但因为其出生在显赫的家族,还是当上了朝官秘书郎,然而却早早地去世了。可是他的儿子谢灵运从幼年时就显现出了聪明伶俐的一面,这让爷爷谢玄感到惊异,他跟亲属们说:我生了..儿,可是..儿为什么不及我?弱智的父亲是否能生出聪明的儿子?对此我没有研究,但我觉得优良基因对后世的智商应当有较大的影响,更何况,中国人认为儿子的基因更多是继承于母亲,这种情况在谢灵运身上得到了验证,因为他的母亲是东晋著名书法大家王献之的外甥女。

正是这种聪慧,使得“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爲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爲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这一段话谈出了几个意思,值得细说一说。谢灵运因为聪明,自小喜欢博览群书,所以写文章也很漂亮,也没什么可说,但《南史》上将谢灵运跟颜延之并列为天下第一,并且将二人的文风做了比较,认为他们各有短长。关于这一点,在《南史·颜延之传》中也有类似说法:“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看来颜延之在心中也跟谢灵运做着比较,他竟然让鲍照给他们做出个评价。

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也将颜延之和谢灵运列在了一个章节里,书中给出的评语则是:“宋代逸才,辞翰鳞萃;元嘉鼎盛,颜谢尤为杰出。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飙举,延年之体裁缜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则颜之与谢,亦犹鲁卫之政,伯仲之间耳。虽然由今日观之,颜不及谢远矣。虽当时声誉不相上下,并称已非一日,然并时文士,早有定评。”游国恩认为,虽然颜谢并称,但颜比谢还是差得很远。游称这种判断不是他的偏见,因为后世对此早有定评。既然《南史》上说颜谢并称,而后世又不首肯这种说法,这只能说他们在当世确实是并列第一,只是后来人们读诗的品味渐渐变了,对于谢灵运的诗,人们变得更加偏爱。

上面所引《南史》中的那段话讲到了谢灵运因为是豪门之后,所以世袭为康乐公。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而公为最高等,他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这等高的爵位,这种结果肯定对他的性格有影响:“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他觉得社会的各种法律制度都是制定给俗人用的,这些制度不能用在自己头上,但是朝廷却不这么认为,仅给他安排一些文职工作,而谢灵运则认为自己应当在国家的关键部门起作用,这种不被重用让他很生气。自命不凡加上没有受到重用,让他的性格变得颇为暴躁。

墓丘外形

谢灵运有着显赫的身世,自然在朝中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他的这些行为让其他的官员肯定不舒服,于是这些人就想办法把他弄到外地去任职:“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爲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踰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爲诗咏,以致其意焉。”就这样,谢灵运当上了永嘉太守,但是他不愿意公干,而是每天游山玩水,并且将自己的所见写成了诗,而正是这些游山玩水之诗成就了谢灵运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称:“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颙、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这段话中说,虽然在谢灵运之前也有诗人写山水诗,但真正的大力创作,则是始自谢灵运。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此书中将其评价为:“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虽然曹操占了第一,但他并不致力于此。在他之后的作家也同曹操一样,只是写过一首或几首山水诗,但并未在这方面下专门的工夫。而谢灵运则不同,他因为得不到重用,而把心思放在游山玩水上,再加上他的聪明才智,使得他把自己的游玩变成了一首首著名的山水诗,这个结果估计他自己也未曾料到。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给出的评价则更为直接:“灵运的诗实开山水一派,与陶潜开田园一派相同。”这样的评价等于把谢灵运推到了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地位。

但是宇文所安对这样的评价持保留态度,其在《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称:“谢灵运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个把装点着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完全成熟的山水诗的功臣。就像很多陈词滥调往往含有一定真实性一样,这一说法并非全无道理。”虽然宇文所安认为历史对谢灵运评价过高,但他觉得这种评价也多少有些道理,宇文先生总结出了谢灵运对于山水诗的两点贡献:“谢灵运最大的创新之处有二:第一是创作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与私人化、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山水诗;第二在于他的诗作再现了一个在山水中行进的身体。”看来谢灵运所写的山水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客观描绘,而其最大的贡献则是把这些天然景色跟作者本身发生了密切的融合。

《南史》中提到,因为谢灵运傲慢的性格而让大臣们想办法把他挤出了朝廷,让他出外去任永嘉太守,而这永嘉就是现在的温州。谢灵运在这里做父母官一年,他不仅在这些阶段留下了很多名篇,同时也有些遗迹留在了这里。

在温州市江心屿上就有为纪念他而建的谢公亭、澄鲜阁,温州市穿城而过的一条大河名叫瓯江,原本此江处在温州市的北面,因为城区的迅速膨胀,我感觉瓯江已经处在了城区的中心位置,而在江的正中有一个狭长的小岛,此岛名叫江心屿。因为该岛风景绝佳而成为了历代文人来温州的必游之地,除了谢灵运,而后的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人都曾在此岛上居住、题咏,而今登上该岛,仍然要乘渡轮。

购票登船,一同上岛的人不少,舱门刚一打开,众人蜂拥挤进。跟别人争抢一向是我的短板,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船上的座位全被他人捷足,而我只能站在中厅手抓栏杆,然旁边坐着的一位老者看了我几眼,然后拿起邻座上的书包示意我坐下,这样的善意让我特别感谢。

待我坐定之后,老人跟我说,他此行的目的乃是为了写一本详述江心屿各种对联的书。我跟老人说,江心屿太有名了,上面的名联我印象中已经有人搜集整理并且业已出版。老人说他看到过这些书,但他认为那些书中所记,漏掉了不少,并且还有错误之处,所以他想对此重新修订,而今前往江心屿就是为了用实物来印证书中的错字。我赞赏他的这种认真,老人说他刚才看我像个文化人,请我坐下来就是想跟我商议能否在登岛之后跟他共同去查看对联,因为有些字他也辨识不出。原来我得到这个座位的原因竟然是这样,这令我心生忐忑,唯恐不能尽识而有负老人之期望,但又觉得如今能下此工夫的人少之又少,加之自己的经历,能帮之处还是愿与人方便,于是这趟寻访便成了二人行。老人来此地次数不少,很多地方非常熟悉,事实证明同行也使我颇为得益。

登屿之后,老人提议让我先随他去辨识不认识的对联,先引我访问了浩然楼、文天祥祠堂。这样倒像是老人成了我的导游,但他兴致很高,还一路与我闲话,向我讲述着他的革命历史,此行倒也十分有趣。言谈之间,便到了谢公亭前。

谢公亭里的谢康乐像

背面的文字介绍

谢灵运对永嘉山水青眼有加,多有歌颂,后人因此而于江边造亭,名为“谢公亭”。此亭初建于唐,李、杜皆有诗诵,后为历代文人追忆谢灵运之处。虽后代屡有重修,但旧亭早已湮灭无痕,此处所存乃是1952年重建的新物。亭临湖而建,掩于侧旁一棵大树之下,十分小巧,六角飞檐,尖顶圆柱,柱间修有美人靠。檐下悬一匾额,书“谢公亭”三个篆字。两侧立柱有一联,乃是杜甫《送裴二虬作尉永嘉》中的两句:“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印象中似为“游山忆谢公”,不知是否另有此一说法,但老人却认为古代用的是哪个异体字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而今对联上所写的字不被认错即可。

亭子的外观

文保牌

亭的正中立有一块石碑,正面阴刻谢灵运像,背面是谢公亭的简介。后侧立柱又有一联,取于明王瓒之句“兩峰澗合原青老,孤嶼詩多首謝公”。楹柱所挂往往为对联,而此处皆取于前人诵颂谢公而亦成对之诗句,许是对谢公这位诗家名人致敬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