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巳老师说铜器——上古长兵之青铜戈

 云雾山中986 2019-06-17

谈到上古武器,大家首先会想到干戈。

所谓“化干戈为玉帛”,干戈代表武器,玉帛代表进贡之上品,其意思是将战争转变为礼尚往来。

干戈在人们心目中是武器、战争的代名词。而干戈是什么,恐怕大家不一定知道。其实干是指防具盾牌,戈就是武器戈。

原始社会晚期,部落兼并战争越来越频繁,参加战斗的人数多者上万,武备不断发展。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上古时代,格斗武器的设计、制造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一般由最高军事机构直接掌管。因而武器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能代表当时尖端生产技术。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上古长兵在军队装备和战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期,我们就介绍介绍上古长兵中的戈。

原始社会的戈

金文中手执干戈的武士

金文中手执干戈的武士

戈这种武器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石刀装在柄上就成为戈。制作石戈的关键是将石刀与木柄连接牢固,简单做法是将两者捆在一起,复杂的则是在石刀上、柄上打孔,再用绳子穿孔捆扎牢固。下面这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彩陶缸描绘的石斧固定方式,应与石戈一般无二。

夏代青铜戈

夏代,青铜冶炼成功,首先被应用在兵器上,青铜戈问世。

戈各个部位有专有名称,主要刃部称“援”、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胡”、戈柄称为“柲”、嵌入木柲的部分称“内”、援与内交界处突出部分称为“阑”、援末和胡上穿绳缠柲的小孔称“穿”。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青铜戈,形制与下面这件同时出土玉戈一样,直援、无阑、无胡,形制还比较原始。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玉戈

商代青铜戈

商代,沿用夏代青铜戈形制的同时,又加以改进。首先是尝试了用銎装柲的形制,但使用中发现銎管仲的木柲磨损后容易松动,不够牢固,后不再使用。

商代銎式青铜戈

商代青铜戈一开始也是无胡的,后发现在戈援下刃的后部延伸一段胡,开孔穿带,绑扎点增多,牢固性更好,因此就出现了胡上一穿、二穿、三穿的青铜戈,有的甚至为五穿,但常见商代青铜戈多为无胡、有胡一穿、二穿的形制。

商代无胡青铜戈

商代长胡四穿青铜戈

到商代晚期,青铜戈又出现一种特殊形制,称为三角援戈,此形制特点是戈援呈三角形,短而宽。

商代晚期三角援戈

西周青铜戈

西周时期,战车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和快速迅捷的机动能力成为战场的主要形式。用以装备步兵的无胡戈攻击方式是啄击,在高速行驶的战车上很难掌控,而有胡戈相对于无胡戈而言,则有强有力的钩割能力,更有利于发挥战车的杀伤力,因此有胡戈的铸造数量日益增多,逐渐取代无胡戈,成为军队的基本配置。

同时,从考古发现情况来看,西周时期戈的形制非常齐全,学术界总结为直内无胡、直内有胡、曲内无胡、曲内有胡、短銎无胡、短銎有胡、管銎无胡、管銎有胡等八个类型。同时西周时期,三角援戈也大量存在。

西周直内无胡青铜戈

西周直内有胡青铜戈

西周龙纹戈

西周銎戈

春秋战国青铜戈

到了春秋时期,上刃有所变化,由平直转变为向外侧稍凸起,像绷紧的弓背,而下刃也向内一侧微凹,整个援部给人以中间鼓、两头稍低的紧绷感,更有杀伤力。此时胡也比早期长,而且有继续加长的趋势。

春秋时期青铜戈

春秋时期青铜戈

到了战国时期,青铜戈的发展到了顶峰。狭援长胡戈的援,比春秋时更加狭长,上刃略拱起,中间有脊突起,而胡部锋刃处齿状的突起两处,显然在钩杀时更具威力。还有一种新型的内刃戈,援部如上式,只是整体更弯曲些,而与胡交界处内收得非常厉害,也是为了增加钩杀时的力量。

战国青铜戈

战国铭文青铜戈

秦代沿袭战国青铜戈的形制,援狭长、内开刃,杀伤力更大。

“五年相邦吕不韦造”铭文戈

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发展和炼铁技术的进步,青铜戈最终退出了战场。一些汉代墓葬偶有青铜戈出土,但已经是装饰精美的礼器,而非实战兵器了。

西汉金镦金帽青铜戈

上古长兵之青铜戈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我们介绍上古长兵——青铜矛,欢迎收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