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雍也篇第六(10)

 liuhuirong 2019-06-18

【原文】

6.28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⑤!天厌之!”

【注释】

①南子:卫灵公夫人,把持当时卫国的朝政,作风淫乱,名声不好。  ②说:通“悦”,高兴。  ③矢:通“誓”,发誓。  ④予所否者:我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所……者:相当于“假如……的话”,只用于誓词中。否:不是,不对。  ⑤厌:厌弃。

【语译】

孔子去见南子了,子路怀疑孔子的行为动机而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了不该做的,天会厌弃的,天会厌弃的。”

【解读】

本章记载“子见南子”的故事。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卫灵公是个无道的君王,南子品行也不端正。这样的情况下,“子见南子”,历代注释存在两种说法:一说孔子主动求见;二说孔子被动会见,因为“见”是一个既表主动又表被动的歧义动词。“见”可以理解为孔子主动求见南子,也可以理解为“见于南子”,被南子所约见,或是南子主动求见孔子,不论是何种方式会见,总之,孔子和南子见面了。在子路看来,这是悖于孔子对弟子一贯教诲,“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阳货篇》)。”“泛爱众而亲仁。”像卫国朝纪败坏,朝纲混乱的邦国根本就不应该来,来了却又去见一个淫荡的恶妇,何谓“危邦不入”?何谓“爱众亲仁”?子路生性刚直粗鲁,因此而“不悦”,不高兴,孔子素怀经世济民之大志,“仁以为己任”,以天下之任为己任,“无可无不可”,不拘泥,不固执,“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一切以“义”为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固守死教条,处理灵活。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赌咒,憨态可鞠,情急之状可以想见,也表现孔子可亲可敬,蔼然长者之风,同时表现孔子对弟子教育一贯的民主态度,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

【原文】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语译】

孔子说:“中庸之作为美德,已到了最高境界了吧!但人们缺乏这一美德已很久了啊。”

【解读】

“中庸”,应该为“用中”,庸,用也。即“执两用中”,“中”即无过无不及,“中”即恰当,适度,适中。“中者天下之正道。”(程子语) “中”既是道德论,又是方法论,凡事达到“中”的境界,也是仁德以及各种道德规范实施的最高境界。所以本节称“中庸之为德也”的“中”是从道德论的角度去谈的,其它地方的“中”也有从方法论角度去谈的。

【原文】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尧、舜,传说中的两位上古的圣贤君王。病:忧愁,文中指做不到,有困难。  ②近取譬:从切身的生活中选取例子。

【语译】

子贡说:“一个人,如果能广泛地施惠于百姓并能拯救他们,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简直是圣人啊!尧和舜对此还深感不足和遗憾呢!对于有仁德的人来说,自己期望有所成就的就让他人同样有所成就,自己期望显贵就让他人也同样显贵。从自身开始,做自己所能做的,这可说是走向仁的途径了。”

【解读】

本章涉及儒家学说中两个重要道德范畴,一个“圣”,一个“仁”。“圣”是孔门人格修养中最高的境界,具有崇高德行又有最高政治地位,是德位兼备的人,“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能做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在孔子的心目中,只有尧舜禹等古圣先王才够“圣”的资格。他赞美尧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者。涣乎!其有文章。”(《泰伯篇》)孔子既赞其煌煌功业,又美其彪炳圣德。“圣”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仁”则不同,“仁”是孔门道德修养中的核心标准。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普通人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的标准,“我欲仁,斯仁至矣。”而且如影之随形,身之有影一样,“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其易行易做且又普通。它又是一切美德美行的总和,是各项道德范畴的集中体现,体大而细微,博大而精深。正因为如此,要完整的达到这一境界却又非易事,但“仁”与“圣”不同,“仁”可力致,“圣”则非力而能致者也。子贡不能分清“圣”“仁”的区别,故而发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哪里仅仅是‘仁’呢?一定是圣人的行为啊!连尧舜这样的古代圣明君王做起来,都有困难。”孔子认为“博施济众”超仁而达圣,那么“仁”在“施”与“济”的问题上到底如何去表现呢?孔子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最大特点便是推己及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刘向在《说苑》中记载孔子说:“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反身而诚,由己及人。从自己出发,推及他人,虽然没有办法像圣人那样博施济众,但能做到这些,也就是“仁”的具体表现,这就是“仁”和“圣”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