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代玉器的器型特征

 RK588 2019-06-18

多直内,长援。刃部规矩,器面平整,无使用痕迹。内中部均有穿孔或饰有简单的线纹,周缘开刃处,有明显而挺拔利落的凸棱。有的器体硕大,琢磨光洁细腻,可见当时开料及碾磨工艺已具相当高的水平。

牙璋

器体较长,首端呈叉状形凹弧刃,两尖斜出自然而不对称。柄部常琢饰出对称的扉棱。对于该器的定名、用途,争论较大,尚待研究。

多孔刀

呈长条梯形,平背,双面刃,两侧多饰对称的扉棱,近背部穿孔3~7个不等。器面或光素,或琢饰阴线纹,斜格纹等。这种玉刀,形体宽大,有的长大60多厘米,似非实用,当为礼仪用器。

形制似钺,长方或近圆形。器面有一大小不等的圆孔,两侧各琢出扉牙装饰。这种造型一直影响到商代玉器。

柄形器

多出土于二里头文化中,有的呈扁平长条形,有的呈方柱形。器面或光素,或饰有简单的弦纹和较抽象的兽面纹。最精美的1件,长17.1厘米,通体分为6节,分别琢饰出弦纹,花瓣纹和兽面纹。这种器物用途不明,在商周玉器中亦多有发现。

多发现于陕西石峁和山西陶寺遗址中,造型呈外方内圆状,个别的呈八角形。琮面没有良渚文化中常见的兽面纹,仅发现有素面琮或饰横槽数道玉琮。这种形制与图纹的改变,可能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玉器特色,并直影响到后代。

陕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1件。造型呈长方形,下端有排列整齐的11枚梳齿,可能属于实物器物。

通体磨光,弧刃,近背部有穿孔。有的器面还饰有简单的弦纹和几何形图纹。该器有人称之为铲形器,有人名之为圭。实际上它源于斧类工具,但已脱离了实用功能,成了一种礼仪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