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赏“陶然亭”对联

 潇湘书院615 2019-06-18
2019-06-13来源:《对联》作者:陈 旭

北京市右安门内东北的陶然亭,初名“江亭”,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由工部郎中江藻督建的。后来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境,取名“陶然亭”。清乾隆进士、内阁学士、北京人翁方纲,为其题一联云: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当然,现在的陶然亭已成为公园,此联已荡然无存,但联语所描写的古时陶然亭的景致却颇具情趣。全联围绕一个“静”字用词,用一“无”一“有”进行鲜明对比,推写出了古寺静谧幽深的特点。

陶然亭一景(北京日报图片)

另外,清代康熙进士、侍读学士、江苏吴县人沈朝初,善诗文,他匠心妙运,调动其笔下的“红莲碧沼”、“白月清风”,为陶然亭也撰写一联,妙语天成,令人叫绝: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及两广、湖广、陕甘、云贵总督等官。他曾为陶然亭撰写一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此联化用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句及范成大《再出东郊》诗“昔者开三径,他时老一龛”句而用之,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其为“陶令”。“开三径”指的是隐士所居之处。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翊,因王莽专权而告病辞官,隐居乡里,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林则徐即亭景而生情,遥想陶渊明归田隐居的闲适生活,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写出了陶然亭幽雅清净之境。

清代安徽婺源人江峰青,字湘岚,光绪十二年进土,曾任浙江嘉善知县,后以道员调江西省。他为陶然亭的题联云:

果然城市有山林,除却故乡无比好;

难得酒杯浇块垒,酿成危局待支持。

作者可能是久闻陶然亭的清幽而来,游览后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撰写此联。《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作者在联中用“危局”,一语双关,清代末年庚子之变前后,内忧外患,时局危殆,“衰运待人扶”,这从中更能反映出作者胸中郁结的不平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