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文的魅力

 吴越尽说 2019-06-18
作者:徐成上


王字和兵字


邑田(《散氏盘》)


临芮大子伯壶铭文


临《史墙盘》铭文


       中国的书体发展从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行草,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我们现在对古文字的认识有很大的障碍,但是这种变化却也丰富了中国书法的内涵。

      金文名称的来历,据说是先秦时期把青铜也叫做金,所以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青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后期,下至秦灭六国,约900多年。

      金文属于古文字体系,早期的古文字字形具有很大的象形意味,可以使人望其形而知其义。比如“王”字,在早期的金文中,“王”的写法上面两横细,下面一横粗,并且有的呈斧刃状。所以“王”的本义应该是特大的战斧,代指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再比如“兵”字,甲骨文中的“兵”像士卒双手拿着“斤”,也就是小斧头。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

      金文的造型处于具象和抽象之间,这让金文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甲骨文瘦健劲挺的感觉不同,大部分金文笔画饱满有力、弯如屈铁,整体上更有块面感。它的起笔、收笔和转笔多为圆笔,笔画圆润。这也成了后来篆书用笔的基础。金文在章法上也比较讲究字距字列,有的严整规矩、张弛有度,有的疏朗开阔、天真烂漫。

      金文的魅力一直吸引着众多的人去研究学习它。在其中,有许多名品被人们所珍视,如《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小克鼎》《史墙盘》等。其中,我比较关注的是《散氏盘》和《史墙盘》。

      《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物,内容是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细记述了田地的区域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散氏盘》铭文最大的特点是巧拙相生。具体表现在它线条拙朴,字势生动,具有浑然天成之美。它的用笔粗放而不粗野,凝重含蓄而又朴茂豪迈。它既不同于早期金文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来华饰其形,呈现出线与块面的结合,也不同于其后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饬,而是于不规整之中见其错落摇曳之趣,给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泼的艺术美感。它的每个字符仿佛具有灵性,比如“邑田”这两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农人,头顶着烈日,默默地坐在田边陌上发呆。或许我们在练习之时,如果能保持美好的想象,那我们的笔下,也会更加有感染力。

      相对于变化丰富的《散氏盘》,初学金文的人可能更适合《史墙盘》。《史墙盘》是西周金文书法成熟形态的代表作。全文18行,文字排列整齐划一,纵成行,横成列。笔画无论长短纵横,都有向背的弧势,宛转圆融,有着浓郁的书写意味。笔画间穿插呼应,结字方整,呈现一副精巧秀雅的姿态,具有后世小篆笔意。表现出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的艺术风格。

      学习《史墙盘》的意义,不单单在于它是金文本身,更由于他让初学者能追溯笔法的源头,对于后面各种书体的学习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在书法发展的历史中,楷书和行草书是最晚出现的书体,魏晋书家的作品之所以能旷达悠远,富有古意,就是因为他们的书法是以篆隶为基本。明清时代的书家,作品气息远远不如魏晋,则是因为他们把规则严谨、讲究提按的楷书作为基础。相对来说,篆隶纯朴自然,唐后的楷书则带有很多约束。应该说,不同的基础造就了不同的书写气质。

      当我拿起书本,翻过一张张书页,看着这些斑驳的金文字符,我仿佛看到了时光在流动,看到了沧海变桑田。每一个字符就像一个自由的生命,他们合在一起,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2019-06-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