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迁而来的穿斗抬梁 徽州建筑艺术之工匠技艺

 下一站角门西 2019-06-18

undefined

  追溯徽州建筑史,自秦置黟、歙两县。其山民始愿而朴,栖身于“干拦式”巢居。

  受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水上村落“穿斗式”影响,建筑构架由“穿斗式”萌芽、雏形,至定型的历史进化。又自秦汉后北方大批汉人流徙南迁,历经“晋宋两南渡”,特别南宋江山偏安江佐等历史演变,徽地“汉化”文风盛起,建筑技艺也受其影响、南北做法相承,融“穿斗式”与“抬梁式”于一体。

undefined

  到了明代民居格局基本定型,形成以内设“天井”,三间五架“程式化”格局。

  这种程式化模式并深深的印在工匠的脑海里,无须图纸,只靠口传身授传教给徒弟,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州古代工匠以砖、木、石、铁、窑五色匠人组成“徽州帮”。徽州营造业离不开这五种工匠。

  窑两种工匠以各自生产的半成品,提供建房之须,砖、木、石三种匠师专管营造施工。民居建造前先由房主(东家)找来砖木石把作师傅磋商(称会墨)。选定房屋格局式样,定下尺寸,而后各班工匠“进东”(东家作坊)。按拟定式样互相配合施工。

undefined

  石匠活施工程序:挖脚——采石——砌石基——制安细料等工序。

  木匠活施工程序:出山料——起工驾马——画墨接榫——排列——竖屋请梁——理柱

  砖匠活施工程序:墙坦的种类——灰泥拌制——砌筑——粉灰——地面做法——屋面

undefined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最精华的部分,彩画艺术也被很好地应用到了徽州建筑上面。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遗产资源受到了重视和保护。一批古建公司相继成立。一批民间老艺人被重新组织起来,并开始收徒传艺,徽州建筑传统技艺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