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以前辨治风眩群方考略(一)

 jiezhukuaile 2019-06-18

康心汇

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管理、指导及相关信息发布。

作者:包伯航  李荣  康心汇心脏康复团队

弁言

风眩之形,其状如祟

发则闷瞀,作即倒废

或呕或逆,或聋或聩

辨治鲜验,审证多昧

悉考先训,详求古诲

览方千首,阅药百味

唐搜玉版,汉辑金匮

著为考略,以编其类

薯蓣丸类方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藭   芍药      麦门冬   杏仁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与同篇的小建中汤不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关于薯蓣丸主证的描述较为精简概括,未于脉象、症状上有过多的着墨,故使本方在历代的应用中,并不像麻黄汤等主证确凿的处方那样普遍而广泛。虽然《金匮》所载形证不确,但与研究泽漆汤的方法相类,我们仍可从魏书唐方中追寻六朝医家处方用药的轨迹,以阐《金匮》未示之秘,发《要略》未启之幽。

论治风眩,南朝诸家之中徐嗣伯若称第二,恐无人敢呼第一。徐嗣伯为南齐名医,自幼承袭家业,精熟方药,尤其在治疗风眩方面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解与丰富的经验,曾谓“凡有此病是嗣伯所治,未有不差者,若有病此而死,不逢嗣伯故也。”在《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风眩第四》所录徐嗣伯疗头眩十方中,有这样两条处方:

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

薯蓣丸方

薯蓣二十八分   桂心   大豆黄卷   鹿角胶七分   当归   神曲   人参   干地黄十分   防风   黄芩   麦门冬   芍药   六分   甘草二十分   柴胡   桔梗   茯苓   杏仁   芎䓖五分   白蔹   干姜三分   大枣一百枚取膏

右二十二味,末之,合白蜜,枣膏丸如弹丸,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薯蓣煎方

薯蓣二十分   甘草十四分   泽泻   人参   黄芩各四分   当归   白敛   桂心   防风   麦门冬三分   大豆黄卷   桔梗   芍药   山茱萸   紫菀      芎藭   干姜   蜀椒   干地黄二分   已上二十味并用捣筛   生地黄十八斤捣绞取汁煎令余半   麻子仁三升研   大枣八十枚   三升   獐鹿杂髓八两   鹿角胶八两   桑根白皮五升忌冈上自出土者大毒大忌近篱屋垣墙下沟渎边者皆不中用也

右二十七味,以清酒二斗四升煮桑白皮、麻子、枣,得一斗,去滓,乃下地黄汁、胶、髓、蜜,煎减半,内前诸药末煎之,令可丸如鸡子黄,饮服一枚,日三,稍加至三丸。

从构方上看,二者与薯蓣丸基本一致,可认为是由《金匮》方发挥加减而来。相对《金匮要略》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而言,徐嗣伯“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的记载显得更为具体,更便于医者之间传习效法,故即至圣唐,依然能令药王孙思邈为其独列一篇专辑。嗣伯以为“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其用药亦多委除风定眩,宁心安神之品。以薯蓣丸方为例,《本草经解集注》谓薯蓣善“主头面游风,风头眼眩”,嗣伯君之,可谓证谛,伍苍朮、防风消风止眩,配参、苓、桔、敛安神定悸,故以疗“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之证凿凿无疑;且方中又有麦冬、黄芩清心除热,柴、曲、杏、桂散气降逆,大豆黄卷利水除风,芎、归、地、芍通痹逐瘀,鹿角熬胶补诸虚损,姜、枣、甘、蜜调中益气,故本方实为祛风安神,消补兼施之良剂。

除嗣伯二方外,《千金》《外台》中尚有方十首与薯蓣丸相类,其方说证候对我们临床中辨识薯蓣丸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碍于篇幅所限,今检录两条较有代表性的方证附列于下:

大薯蓣丸

主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痛,饮食微少,羸瘦百病方。

薯蓣   人参   泽泻   附子各八分   黄芩   天门冬   当归各十分   桔梗   干姜   桂心各四分   干地黄十分   白朮   芍药   白蔹   石膏   前胡各三分   干漆   杏仁   阿胶各二分   五味子十六分   大豆卷五分   甘草二十分   大枣一百枚   大黄六分

右二十四味,末之,蜜和枣膏,捣三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渐增至十丸。

镇心丸

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防风五分   甘草二两半炙   干姜半两   当归五分   泽泻一两   紫菀半两   茯神二分   大黄五分   秦艽一两半   菖蒲三两   白朮二两   半桂心三两   白敛一两   远志去心二两   附子二两炮去皮   桔梗三分   大豆卷四两   薯蓣二两   石膏三两研   茯苓一两   人参五分   大枣五十枚擘   麦门冬去心五两

右二十三味,末之,炼蜜和为丸,酒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从以上四条方证中不难看出,虽然《金匮要略》称薯蓣丸可主“风气百疾”,但晋唐医家仍多用于治疗头眩、惊怖、虚劳之证,这就提示我们薯蓣丸可能对此类病证的疗效比较确凿。结合我个人一点浅薄的认知来讲,对于心悸时作,易惊易怒,恍惚喜忘,食少纳差,睡眠不足,形虚脉弱,久治不效的眩晕患者而言,薯蓣丸类方往往可见良效。

病案分享:

2018年5月17日,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眩晕半年余”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每日下午5-7点发作,发作时感天旋地转,房屋倒转,常伴心悸心慌,无头痛,无眼前黑蒙,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发作与活动及体位无明显相关性,纳可,眠差,易醒,二便调。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医院行ECG、Holter、颈部DR、颅脑MR未见明显异常,多方治疗无果,遂寻求中医治疗。

处方予:

山药30   肉桂10   黑豆10   当归10   神曲10   生晒参10   生地黄10   防风5   黄芩5   麦门冬5   赤芍5   苍术5   甘草片5   柴胡5   桔梗5   茯苓5   杏仁5   川芎5   茯神10    炮姜3   菖蒲5   远志5   大枣6枚   阿胶5烊化

五剂,每日一剂,4碗水煮成2碗,分早晚两次服用。

5日后,患者告曰服至第4剂时便未再出现眩晕,又与上方7剂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