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禽市场,肉鸡是不可缺少的。鸡肉和鸡蛋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但近日禽业风向标却留意到一些报道,报道的却是我国各地地方濒临灭绝的家禽品种,甚至有的家禽品种已经灭绝。经不完全统计,四川麻鸭、浦东鸡、萧山鸡等都已经处于濒危境地。烟台糁糠鸡、陕北鸡、中山麻鸭这几种更是已经灭绝 。 对于我国的本土鸡鸭等家禽品种,占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灭绝的境地呢?禽业风向标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在家禽市场饲养最多的是由国外引进的杂交鸡种白羽肉鸡。为什么一个外来肉鸡品种大家争向养殖绝对本土鸡种弃若敝履呢?禽业风向标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白羽肉鸡好养,生长周期快。白羽肉鸡42天左右就能出栏,大大节省了饲养成本。 二、白羽鸡养殖已形成规模化。对于白羽鸡的养成,自有一套科学健康的养殖体系。在什么阶段预防什么疾病,什么阶段饲喂多少饲料,什么阶段给鸡打疫苗,什么阶段出栏等都有着科学而系统地掌控。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养殖市场比较稳定,可有效地降低养殖风险。三、白羽肉鸡低成本和高回报。对于养殖户来说,有利可图才是第一位的。白羽鸡的养殖成本比本土鸡种的养殖成本要低的多,白羽鸡的市场空间很大,利润空间还是很可观的。 反之,再来看看我们本土的濒临灭绝的这些肉鸡品种,它们并不是不好吃。这些肉鸡品种能流传几千年存活下来并传于世自有其闪光点的。那么,这些肉鸡品种为什么少有人养?或者,养殖户不考虑饲养呢?这还要从这三方面说起。 首先,养殖生长周期。一只鸡的养成要花上一年的时间。养殖时间长,饲养成本就上去了。压缩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这很让养殖户们吃不消。 对于本土鸡种,很多时候采用的是散养模式。虽然我国养鸡历史悠久,但说到系统和科学化的养殖,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没有科学有效地养殖体系,那么,大规模的养殖本土鸡种就会很吃力,而且增加养殖风险。 在现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身处快销化的社会,市场风云变化节奏快,有时候时间就是金钱。实在等不得你养的鸡长成,就开始下一场竞争了。保护本土鸡种发扬本土鸡种的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才能为这些优质而濒危的鸡种赢得一线生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