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不可耐三虾面

 好办法 2019-06-18

夏天一到,三虾面又上市了。不知什么时候起,可能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某部热播的美食纪录片的宣传吧,苏州的一些生活方式成为上海的时尚,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三虾面了。所谓“三虾”,即虾籽、虾脑、虾仁,只有在初夏时节,一只完整的河虾才会“三虾汇聚”,完全符合孔夫子所谓“不时不食”的古训。吃三虾面讲究现剥现炒现拌,动作稍微慢一点,面条可能结块,虾也会腥,所以仪式感很强。某家从苏州开到上海的面馆即以“三虾面”为招牌,每天顾客盈门。也有人认为吃面还是苏州好,驱车搭高铁专程到苏州吃“三虾面”者,不在少数。春夏的三虾面,秋冬的蟹粉面,俨然成了苏州面馆的脸面、体面生活的象征。蟹粉暂且放在一边,单说三虾面,果真高雅吗?窃以为不然。

江南水网密布之地,传统上来说鱼虾并非稀罕物事。春夏之交河虾带籽带黄,再平常不过。渔民河里一网下去,捞上来小鱼小虾,水煮也好红烧也好,终究不如米饭猪肉来得爽气。虾籽味鲜,却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食材。苏州采芝斋的虾籽鲞鱼、虾籽酱油,都是平民百姓消费得起的普通调味品,过过粥、吊吊鲜头的。如今河网萎缩,河虾即使是养殖货,也物以稀为贵。每年只有这个季节才有的虾籽,就更加水涨船高了。一旦价格上涨,原来并不起眼的平民食物籽虾,也就登堂入室、身价百倍了。

吃三虾面者,莫不以“奢侈”自豪。可惜江南人文荟萃之地,“奢侈”本身绝非体面的生活方式,节制、节俭、惜福,才是江南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面条对于苏锡常地区的人来说,是点心,而不是正餐。点心点心,点点心意思意思的,不能吃得太饱,因为还要吃“饭”的。所以面馆的浇头,终究以咸菜、辣酱、素鸡、荷包蛋为主流。如果想吃炒菜,完全可以到餐厅坐下来点几只小菜。苏帮菜馆这个季节自有炒三虾、樱桃肉等当令美食,何必到嘈杂的面馆里摆排场呢?没有经济条件或没有时间去餐馆,才会在面馆里解决正餐,鳝丝、焖肉、大肠……都可以让人大快朵颐。但那和“优雅”二字又有什么关联呢?

更有甚者,有的苏州面馆不在口味上下功夫,看到高档面有市场,装修越装越精致,价格一涨再涨,食材越做越差,噱头倒是越来越多。请几个阿姨来,在店门口像模像样地剥虾,或者老板坐在店堂里,鉴貌辨色地为尊贵的客人“亲自拌面”,这些都像是行为艺术表演,而偏离了苏式面作为民间美食的本质。花头搞得再透,而我衡量一家面馆的标准,还是一锅子汤熬得到不到位?一筷子面下得爽不爽气?这家面馆从老板伙计到吃面的朋友,是“哇啦哇啦”朋友多,还是“闷声不响”朋友多?来吃面的朋友,是来寻味的,还是来撕人民币晒朋友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