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四川总督有点悲催 还没上任就被德国人搞吹了

 铁血老枪 2019-06-18

这个悲催的四川总督叫李秉衡。

李秉衡,字鉴堂,辽宁庄河鞍子山人,生于1830年。李秉衡家里比较富裕,因此没有走科举之路,而是捐资买了一个县丞的职位,进入官场。

在清朝时期,官场讲究出身。科举正途出身的人,拥有更多的升迁机会。靠捐资获得官职的人,处处受人歧视,很难飞黄腾达。不过,李秉衡确实很会做事,他进入官场后,一路升迁至广西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领导干部,也算难得了。

李秉衡的官场升迁之路还没到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李秉衡配合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奉旨督办军务的彭玉麟奏报朝廷,为李秉衡和冯子材请功称:“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于是,朝廷将李秉衡提拔为安徽巡抚。

这就意味着,李秉衡跻身封疆大吏之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秉衡调任山东巡抚,在第一线抗击日军。

当时,在全国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中,像李秉衡这样拥有实战经验的人不多,因此朝廷对李秉衡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够与李鸿章一起,指挥军队与日军顽强作战,以振国威。朝廷在下达命令时,往往将李秉衡的名字与李鸿章并列。比如,1895年1月,当清廷打听到日军有可能进攻威海时,致电李鸿章、李秉衡:“饬各防军,昼夜逡巡,实力严防,不得稍有疏懈。”

可是,李秉衡没有对清廷的电报予以充分重视,他虽然在奏报清廷时声称自己已经“嘱饬各营昼夜逡巡瞭望,无敢疏虞”,但实际上并没有积极备战。

1895年1月20日,日军2万多人在日舰的掩护下,从荣成龙须岛登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日军成功登陆,那么必将从陆地上对威海卫海军基地形成威胁。可是,李秉衡没有调集重兵阻止日军登陆,只派孙万龄等少数军队前往迎敌,致使日军攻陷荣成。

后来,日军集中兵力,攻陷了威海卫南帮炮台。清廷再次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李秉衡紧急调动烟台军队前往威海,协助防务。李秉衡以“烟守将只孙金彪一人,若再调往,无人守御,烟台必危”而拒绝。最终,日军从容攻陷威海卫北帮炮台和刘公岛,调转炮口攻击威海卫内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不过,李秉衡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屡屡判断失误,表现得不尽人意,可在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他依然表现得很强硬,奏报朝廷,建议光绪皇帝“乾纲独断,如彼族要挟过甚,则绝其和议。勿为虚声所恫喝,勿为浮议所摇惑”。他表示,如果战火重燃,“臣虽老怠,愿提一旅之师,以伸积愤,即捐糜顶踵亦所不惜”。

战后,李秉衡继续担任山东巡抚。

1897年,巨野教案爆发,德国以此为借口,派军舰多艘进入山东胶州湾,意图将胶州湾列入德国势力范围。李秉衡强烈反对德国人的图谋,派兵与德军对峙。不过,软弱无能的清廷根本就不敢招惹德国人,派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谈判,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承认德国将整个胶州湾列入他们的势力范围。

不仅如此,《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后,清廷还被迫按照德国人的意见,惩办了山东巡抚李秉衡、兖沂曹济道锡良、曹州镇台万德力、巨野知县许廷瑞等近十名地方官。李秉衡被罢免官职。

没过多久,清廷打算重新起用李秉衡,任命其为四川总督。德国人获得了这一消息,坚决反对。清廷只好将李秉衡罢免。于是,李秉衡还没有启程赴任,他的四川总督一职就被德国人搞吹了,且日后不准再莅大员之任。

直到1900年,李秉衡才重新起用,任命为长江水师大臣。八国联军侵华时,李秉衡力主抗战,因此被八国联军列为祸首。只是,由于李秉衡早已服毒自尽,清廷不予治罪,下令追夺他的所有官职并撤销恤典。

《清史稿》对李秉衡的评价颇高:“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难,大节凛然,此不能以成败论也。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荣光争大沽,凤翔守爱珲,虽已无救於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为之夺气,何其壮哉!”

【参考资料:《甲午战争时期的李秉衡》《清史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