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

 binho900 2019-06-18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是指只能在显微镜下检出而临床难以发现的临床前宫颈癌。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向浸润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变阶段。
  一、临床表现
  宫颈微灶浸润癌同原位癌一样无特殊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慢性宫颈炎的种种表现。据统计,56.7%的微癌有接触性出血和不规则出血,无症状者占40%。一些作者报告慢性宫颈炎占39.6%,轻、中度糜烂占28.3%~75.0%,重度糜烂占7.5%,白斑占3.8%。
  二、发病机制
  1、Ⅰa1期:癌细胞向上皮层深处有微小浸润。癌细胞浸润初期时呈芽状,随后呈圆形,分叉状或舌状,有时在广泛累及腺体的基础上,在病灶边缘出现浸润,周围间质中有许多淋巴细胞浸润。
  2、Ⅰa2期:癌灶可测量,浸润上皮下的深度不超过5mm,宽度不超过7mm,病灶有小浸润灶融合,癌细胞可呈各种分化程度,有时呈团块状,有时呈由很多钉脚形成的网状结构。周围间质中有许多圆形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巨细胞,间质纤维松弛或收缩。
  三、检查
  1、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程度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宫颈癌高发区的普查资料显示,在早期宫颈癌(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和宫颈非典型增生中,细胞学异常的出现率明显不同,分别为巴氏Ⅱa 3.1%和31.6%、Ⅱb 21.5%和32.9%、Ⅲ18.5%和15.2%、Ⅳ35.4%和7.6%及Ⅴ18.5%和10.1%。在二者中的细胞学阳性率(Ⅳ+Ⅴ级)有显着差异,分别为53.8%和17.7%,说明细胞学在初筛早期宫颈癌中的重要意义(章文华等,1994)。Frable等(1998)报告传统细胞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80%,有10%~15%的假阴性。最近,细胞学新检查技术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的应用提高了检出率。HSIL和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2.9%和100%,常规涂片则为77.8%和90.9%(Martha等,1999)。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中美协作项目中首次在国内使用TCT,1997例中HSIL和鳞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2%和100%。
  2、阴道镜检查
  在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中,阴道镜和细胞学是缺一不可的辅助诊断方法。早期浸润癌的阴道镜图像与CIN Ⅲ级相仿,但更显异常,“三联图像”较常见,醋白上皮较厚、边界清晰,表面稍隆起或不规则,点状血管和(或)镶嵌粗大而不规则,血管扩张、间距增加,可见异型血管如螺旋状、发夹或逗点状等。有研究在普查中应用阴道镜检查,按Coppleson(1986)的阴道镜像分组标准,重度异常(即Ⅲ级)在早期癌和非典型增生中的比例分别是87.1%和20.98%,在62例早期癌中除2例正常或良性阴道镜所见外,异常图像达96.7%。阴道镜与细胞学合用加颈管刮术无1例浸润癌漏诊(章文华等,1994),但阴道镜检查难以鉴别宫颈间质有无浸润。
  3、宫颈活检及颈管刮术
  宜在肉眼观察(ⅥA)或阴道镜指示下做宫颈多点活检,在疑癌处深取活检或大的楔形活检,尤其临床怀疑腺癌时切取活检及颈管刮术更有必要(Teshima等,1985;章文华等,1993)。因多种原因,即使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仍有可能遗漏早期浸润病变,导致术前诊断不足。
  4、宫颈锥形切除术
  仍是微灶型浸润癌最重要、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多数作者认为只有锥切活检才能对MI-CA做出准确的诊断,但对取材、切片、制片及病理诊断等技术要求严格,否则易造成漏诊或诊断过高。随着早期联合诊断方法的应用,诊断性锥切率明显下降。近年由于CIN和早期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宫颈锥切术的应用增多。
  5、宫颈环状电切术及大环状转化区切除术
  作为一种新的CIN和早期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作者有报道,Meesing等(1994)认为LLETZ锥切活检的指征是:
  (1)不满意阴道镜检查。
  (2)颈管刮术阳性。
  (2)细胞学与宫颈活检结果不一致(超过2个级别)。
  (4)病变严重,如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细胞学提示浸润性变化。
  这种诊断方法具有热损伤,是否适用于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尚待进一步研讨。20世纪90年代后尽管LEEP治疗作为诊治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但对细胞学或阴道镜下怀疑早期浸润癌者,仍主张用冷刀锥切(CKC)较为适宜。
  四、诊断
  浸润间质的深度是诊断MICA最重要的定量定性标准。国内外不同作者的标准不一,测量的深度可1~9mm不等。测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多数从基底膜开始测量,也有从癌表面以垂直方向测量至癌的浸润尖端。关于间质浸润深度,最初Mestwavdt以≤5mm作为诊断标准,以后不少作者沿用此标准。部分国内外学者主张浸润深度应以≤3mm为界,因发现Ⅰa期淋巴结转移大多发生在浸润深度3.1~5.0mm间。也有认为≤1mm为好,以体现既有间质浸润而又无转移。
  五、鉴别诊断
  由于微小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无法像鳞状上皮层有一目了然的基底细胞膜层,因此定义也无法明确地界定。此外,腺癌多半有好几个病灶,能提供保守手术结果的数字不多,不能完全以鳞状上皮微小浸润性癌作为处理的蓝本,应该在锥形切除后个别考虑。尤其在少见的腺癌,如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和恶性腺瘤(adenoma malignum),虽然它们的腺体与正常的子宫颈内膜腺体酷似,但它的深度与正常的不一样。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的细胞分化甚差,预后也很坏。只有新近报告的绒毛腺癌(villoglandular cervical adenocarcinoma),虽也好发在较年轻的年龄群,但预后甚佳。
 
  【本站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tougao@,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