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肯定式教养 2019-06-18

01

我之前上班的时候,遇到过一个90后同事。

小伙长的挺帅气,高高瘦瘦的,性格也很开朗,见了谁都打招呼。很快就跟办公室的同事们打成一片了,大家也都挺喜欢他的。

但是小伙有一个毛病,就是花钱没数,大手大脚的。

有一次我们两个在一起聊天,约着下班后一起去看电影。小伙说他今天没空,下班后还要去取鞋。我以为他是网上买的鞋,要去取快递。他说不是,是去取自己放在洗鞋店里的鞋。当时我就懵了。还有洗鞋子的店?别说我土,我活了30年了,只见过洗衣店,第一次听说鞋子也有给洗的。后来聊天才知道,他的鞋子都是洗鞋店洗的,一次35 元。我再看看我脚下不到200块的鞋子,还不值几次洗鞋费的。

还有一次,他说要锻炼身体,然后买了一辆捷安特自行车,又配上专门的头盔、面罩等装备,骑了还没半个月,就不骑了,半价都给卖了。

有的朋友可能说,人家的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是人家的自由。

这话说的没毛病。问题是他的工资并不高,也就3000左右,一般到不了半个月钱工资就花光了,后半个月基本靠借。

刚来的时候,他说没钱,我们老板给预支了2000元,做汽车备用金,加油、维修什么的用。结果这小伙把这汽车备用金也给花了。后来汽车维修加油没有钱,现打电话找我借,支付宝给他转账才解围。更好笑的是,好几次坐公交,一块钱都没有,下班找我借。每个月,光找我借钱就得7、8次。当然小伙也很守信用,一发工资就立刻还我。

我经常对他说,你一个小伙,一身耐克,就不能省着点花,少买几件牌子货,自己攒点钱备用?人家说“忍不住啊,看着就想买。”还经常跟我畅想“中个彩票就好了,哥,到时候先分你100万。我再买辆奔驰,拉着你去旅游。”让我哭笑不得。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02

前段时间,网上突然爆红了一只杯子----猫爪杯。原价199的杯子,被炒到了1000+。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红的莫名奇妙,而奇怪的是还有一群人去追捧,彻夜排队的购买。

甚至为了这个杯子干架。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我一直觉得我挺时尚的,挺赶潮流的,但是看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表现,我实在是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难道这就是代沟?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裸贷事件。

无数女大学生为了满足的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赤身裸体的让人拍照,就为了拿到那几千块钱,去买套名牌化妆品,买个名牌包包,买个苹果手机。然后拆东墙补西墙,利滚利,还不上,有跳楼自杀的,有被要挟跟别人上床的。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每当看到大学生贷款买这买那,然后还不上的新闻,我就忍不住再想: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不是想着去学习各种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而是天天变着花样的想着怎么花钱,怎么跟人家攀比。

看过这样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

他们是隐形的穷人,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袜子已经滑到了脚底。

03

之前霍启刚微博上爆晒出了一组照片,引起人们的交口称赞。

他和郭晶晶带孩子去农村插秧,体养生活,并配文感慨“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澳村,体验插秧,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霍启刚夫妇这不是在作秀,在之前很多的媒体报道中,也拍到过郭晶晶在路边的街摊上买衣服。要说霍启刚家没钱,肯定没人相信。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培养孩子,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我们现在很多普通父母的教育方式。

他们自己吃过很多苦,不想再让孩子像他们一样吃苦,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所以什么活都舍不得让孩子干,实行快乐教育,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紧着孩子。只要孩子想要的就尽量满足。这样的家庭,没有霍启刚这类富豪的财力,却让孩子过着富二代的生活。

从父母爱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付出并没有问题,而且显得很伟大,父母牺牲自己成全孩子。但是从现实的教育结果来看,这样培养的结果只是养育了一群“平民富二代”。让孩子从小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家里很富裕,能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很容易的满足他们的欲望。但是当孩子大了呢?父母还能够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吗?不要说什么孩子大了就自然知道控制自己了,由奢入简难,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再让孩子自力更生,突然改变他们10几年养成的认知习惯,孩子做不到。

这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些校园贷、裸贷的大学生了。

正是因为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无限制的满足,让他们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吃惯了面包,怎么还会看的上馒头?穿惯了名牌,怎么还会穿那些他们鄙视的地摊货?而父母又不能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就只能走歪门邪道,去搞什么裸贷了。

所以,现在大学生这种不切实际的消费观,归根结底还是父母过于骄纵的原因。

03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只看重孩子的成绩,还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1、父母以身作则

要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价值观。

那天带着孩子在小区玩,刚好遇见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他们细心的把散落在垃圾箱周围的垃圾扫起来,把地上打扫干净后推着车子向下一处继续清理。

这时,一个妈妈领着孩子他从这走过,只听见她妈妈跟孩子说:“你看看这些打扫卫生的,多脏啊,你要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跟他们一样只能倒垃圾,打扫卫生。”小朋友立刻嫌弃的说:“我才不要像他们一样,太脏了。”

我相信,这样类似的话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你不好好学习,就去当乞丐”、“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去当农民”。

我们国人向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看不起普通劳动人民。这种价值观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传给了孩子,于是孩子也看不起这种体力劳动。于是,我们的社会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遍地大学生无法就业,另一方面很多餐饮、工厂等服务行业天天缺人。

网上有一句笑话,“2000块钱你还想招个农民工?2000块钱你只能招个大学生。”

正是父母的不正确的价值观,误导了孩子,让孩子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

2、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有的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肝肺都掏出来给孩子,因此当孩子提出任何要求时,都不假思索的满足孩子。这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实际是在害孩子。欲望是无限的,我们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的陪在孩子身边,也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

只知道追求欲望,而不加控制,与动物何异----罗素

控制欲望是人生的必修课,智慧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衡量自己的需求,有所取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释放自己的欲望。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登门坎效应

心理学家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要求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要将一个又大又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同意。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人一旦一开始做出了妥协,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就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一级一级台阶地登门坎一样。

如果父母小时候,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觉得是个小要求,无所谓,轻易的就满足了,那么当孩子提出更大要求时,父母也会轻易的满足。就像登门坎一样,要求越来越大,直到父母无法满足。

所以,父母从小就应该给孩子划定界限,该买的买,不该买的,撒泼打滚,说啥也不应该买。

3、不要攀比

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特别喜欢拿老公、孩子跟别人家做对比,说别人家老公赚多少钱,别人家孩子多么优秀。

但凡这样的父母,攀比的肯定不仅仅是老公孩子,还会跟人家攀比穿着、汽车、收入等等。 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会不跟别人攀比呢。

网上有一个网友发帖,说他一个侄子特别优秀,奥数、围棋、轮滑都特棒,全班考试成绩次次第一。但是看不起他父母,觉得父母没钱,只开得起10几万的日本车,同学都拿IPHONE,而他只有个儿童手表,觉得父母配不上他。本来哥嫂打算还要个二胎,侄子说,不是看不起他们,这么穷,坑了一个还想再坑一个?

90后同事,一身穿耐克却借钱坐公交,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平民富二代

看了这个孩子,父母是不是也该反省下,别自己哪一天也被孩子攀比,被瞧不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