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帮帮“懒惰”的大孩子

 昆仑圃 2019-06-18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大孩子,他们已经成年了,但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像个孩子:

住在家,睡得很晚,没精力、也没动力去找工作。

擅长找到工作,但没法持续下去。

想要父母为他们补贴买房买车、大学学费等等费用,却很少真正的感激。

嘴上说着会做家务,但没有行动。

无法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大学念了一半,就不念了。

有大大的梦想,但行动跟不上。

……

这个清单绝对可以扩充下去。但是,为以上的任何情况,都不宜贴上“懒惰“的标签。

这样的孩子,会让大多数父母觉得懒。但“懒惰”这个标签真的有毒,如果你给别人贴了一个“懒惰”的标签,他们就真的会慢慢活成标签的样子。如果你也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与其给ta贴上负面的标签,不如支持性的方式帮助ta成长

1)停止使用“懒惰”标签

如果上面提到的情况,你的大孩子中了一至数枪,你会怎么想呢?觉得ta真的很懒?——且慢!可否换一个词,比如“时常挣扎”、“感到自闭”,或甚至是“动力卡住了”?

不是说想要为大孩子的沮丧行为与选择去找借口,而是想要找到一种方式,绕过孩子的情绪,也绕过你的情绪(而非陷在其中)。抛开懒惰的标签去看待孩子,会帮助你开拓出新的方式,来理解、支持孩子,与孩子进行更好的联接!

2)平静、坚定,不去控制

没有人喜欢被指使去做事情,特别是一个挣扎的成年小孩。和这样的成年小孩是不容易进行建设性沟通的,而平静、坚定、非控制的方法,正是在此非常有帮助。毕竟,这不正是目标所在么?

简而言之,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成为情绪教练,而不是孩子眼中烦叨叨的父母。举个例子来说,这一方法可能是这样的:

“我再次问你有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我听到你很生气。我会努力不给你更多压力。我意识到,催着你去找工作真的会让你很有压力、甚至喘不过气。但同时,我们都知道,一旦你在生活里拥有了更多的独立和规律性,你也会感觉更好。我只想让你知道,我一直在这里,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3)意识到、去建立“动力之岛”

你越是用心留意你们家大孩子表现出主动性、动力、坚持的时刻,你就越会更多地看到这一点。比如说,如果你今天去买了一双靴子,你是不是就会发现,路上突然多了好多很像的靴子?此前,没看到有这么多啊🤔

其实不是突然多了,而是以前你没太注意到,现在更多地注意到了。这就是选择性注意的过程——把注意投放到一处,而忽略其他。

所以说,如果你越是看到衣服没叠整齐、碗没洗,你就越是注意不到孩子倒了垃圾,或者给家里的盆栽浇了水。又或者,他甚至起得比平常要早。

不是说作为父母要完全忽略没叠好的衣服、没洗的碗,也不是说孩子早起了,就要办个派对来大肆庆祝。

只是说,请尽可能多地看到,孩子也有努力做好的部分,请尽可能全面地看到孩子。尽可能去看到、鼓励、强化孩子努力做好的部分。一个事实是,那些花时间真正看到、理解孩子的父母,看到他们有做得好的部分的父母——即使孩子在另一些方面会表现得“懒惰”——孩子也不太会去抱怨他们,与父母有更好的关系。

宝姐姐按

虽然这篇文章最初是写给大孩子的父母的,但这个话题也许可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里。

本来,一个人就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阳光面,也有阴暗面。如果父母几乎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不好的方面,可能孩子也会逐渐失去变得更好的动力——不管我做了什么,父母都看不到,我还做个什么劲呢?父母(或其他主要养育者)可以说是孩子生命中最初接触到的、生命早期最重要的人,如果父母都不承认孩子的多面性、复杂性,孩子又如何发现、认可自己的多元性呢?

这篇文章用到“大孩子”的表达,明明已经长大、成年了,在某些方面却还像个孩子——生理年龄变大了,心理年龄却还比较小。也许是从小的环境和孩子本人的交互作用,使得孩子的心智没能随着长大而同步成熟;但心智的成熟,何时都不晚。我想,这篇文章就是想做这样的努力,去教会父母一些东西,把孩子还小时他们没有养育到的部分,补给孩子。

而对于孩子来说,撕下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是不容易的。一直以来带着这些标签生活,突然撕下,那我是谁?我是作为谁生活到了现在?也许会迷茫,会不安,甚至会恐慌……但同时,或许这也是成长的契机。撕去限制自己成长与发展的标签,重新去探索自己、找到自己,真正地成为自己。这一路上,支持很重要,它可以同样来自父母,可以来自伴侣、好友、师长,可以来自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可以来自某本书的启迪……

愿我们可以在还不晚的时候,不惧自由,真正地活。

在心之洲的最后一篇推文,最后一段宝姐姐按,写给大家,也写给宝姐姐自己😊

End.


本文编译自:

3 Ways to Help Your 'Lazy' Adult Child

By Jeffrey Bernstein Ph.D. | Psychology Today, Jun 16, 2019

图片来源:Google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