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作文题:作家·作品·读者

 追梦一往无前 2019-06-19

有一种观点认为:

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我认为,

第一钟观点是正确的,

而第二种观点有些片面,应该折中。

文学是一种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必然受到社会生活中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性。

同时,它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

反作用于社会,具有能动的社会作用。

文学既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其他艺术的影响,

同时又对它们产生影响,相互作用和依存。

文以载道;文如其人。

文学作品往往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人。

文学创作的目的反映和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提高审美能力,感受作品所表露的思想感情;

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走向更加和谐与文明。

文学创作不应该自娱自乐,

应该促进人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促使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文学作品是否成功,

主要看读者和社会的反响(反应)。

文学作品如果能打动广大读者的内心,

能够“煽动”他们的感情,

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悟,产生共鸣,

那么,这些文学作品是成功的,肯定收欢迎。

文革之后,

涌现了一大批“伤痕”的文学作品,

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张贤亮的《灵与肉》,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

这些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在那个年代的不幸,

展现了其不断发奋进取的精神,

感动了当时许许多多有类似经历的人。

读者呼唤更多这些作品,

这些作品慰藉着读者受伤的心灵。

所以,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通过主人公说出广大读者想说的话,

做出广大读者想做的事情。

有人说,作家写作时,

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如果是正确的想法与做法,应该坚持,不改初心。

如果是错误的想法与做法,应该纠正。

问:以什么为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如果广大读者(社会)喜欢、肯定你的作品,

说明你的文学作品获得成功。

如果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没人喜欢看,

那么,其社会效果(即使有正能量)也会等于零。

创作白忙乎,出“废品”,做了无用功。

文学创作不能一味迎合少数读者,

要体现作者鲜明的个性,体现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

独特的主人公,独有的经历和视觉,魅力无穷。

“跟风”的作品,会反响平平。

走他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无限风光在险峰。

创作选材应该真实(艺术的真实)、典型、新颖。

典型就是有代表性,代表一类或一大批人。

一味写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大众感受,

能成功吗?作品又有何用?

闭门造车、空中楼阁、孤芳自赏、阳春白雪,孤独寡人。

我们需要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要看人们和社会的需要;

选题往往要符合民情、国情,要与时俱进,

要能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要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文明。

单单写风花雪月夜,或写才子佳人,

谁能感动?谁能从中激励出奋发向上的精神?

如果写现实的题材,描写最美心灵的人,

更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好作品,往往有好的题材,有好的主题,

有好的人物,有好的表现形式,有较高的创作水平。

如果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富有鲜明的个性,

又有传奇的经历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会深深吸引读者大众。

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一同嬉笑,一体悲哀,一同哭泣,一同上进,

能激励自己奋发向前,走向美好,

OK,成功!

作家写作时,想写什么、不写什么,

主要由作家决定。

作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往往写不出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

至于作家是否坚持自己的想法,

要看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人民和社会的需要,

是否受到广大读者的赞同与欢迎!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9年6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