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飞虎catzbc 2019-06-19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对曾祖父女,他们家族实力强大,背景异常显赫。千年之后,他们的墓葬分别被考古人员所发掘,里面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品,其中来自异域的珍宝,最是令人惊叹不已!

一对曾祖父女

先说这位曾祖父

  • 姓名:他姓李,名贤,字贤和

  • 性别:男

  • 年龄: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 籍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

  • 家族: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的后裔。

  • 身份:他是北周重臣,曾任原州刺史、骠骑大将军、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剌史、河州总管。北周高祖宇文泰在他死后,亲临李府吊祭,赠他“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泾、秦、河、渭、陇、成、灵等十州诸军事”之职,进爵“河西桓公”。

  • 史传:因其地位显赫,战功卓著,在《北史》、《周书》、《隋书》中均有传记。

再说说他的曾孙女

  • 姓名:姓李,名静训,字小孩

  • 性别:女

  • 年龄: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六月死,年仅九岁。

  • 家庭:她父亲李敏官封左光禄大夫,母亲宇文娥英更是拥有两朝皇室的血统——北周宣帝宇文赟与皇后杨丽华(杨坚之女)的女儿,也是后来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外孙女。

  • 史传:史书无传,从其墓志载“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来看,李静训自幼由外祖母杨丽华带在身边抚养于宫中,深受宠爱。

远隔千里的两座古墓

曾祖父的墓

  • 位置:宁夏固原县城深沟村

  • 保存状况:当时地表封土堆被取土削去三分之一多,破坏颇严重。

  • 盗掘与否:历史上曾经被盗掘

  • 发掘时间:1983年9月

  • 出土文物: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品达700多件

  • 影响力:该墓葬是20世纪宁夏考古大发现之一,也是1984年全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曾孙女的墓

  • 位置: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基建工地

  • 保存状况:保存完好

  • 盗掘与否:历史上未曾被盗掘

  • 发掘时间:1957年8月

  • 出土文物:出土精美石棺椁及陪葬品金银器、铜器、玉器、瓷器、陶俑等235件。

  • 影响力:到目前为止,该墓葬为保存最为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

墓中的珍宝

曾祖父墓的陪葬品:

彩绘陶载物骆驼,造型生动而准确、长腿短颈、双驼峰,身负囊,驼身原为陶色,囊施白彩,给人以驯良坚韧之感,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北朝时期胡人大量来华,载物骆驼形象大量涌现,所载物品主要是商队贩运的货物和旅途中所需的生活用品。这件载物骆驼生动地反映了丝绸之路要塞原州地区驼队频繁往来的情况。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这件带鞘环首铁刀,为李贤的佩刀,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类似的铁刀最早出现在波斯地区,该铁刀可能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制品,也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产自中亚。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彩绘陶胡人俑,均深目高鼻,每个人的面部神态和表情各异,头发卷曲,披红色头巾,内穿宽领衫,外披红色或紫色风衣,下着裤,所施彩绘亦颇粗疏,制工较拙稚,造型粗放而质朴,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为来华的胡人形象,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此墓虽然曾经被盗,但由于墓中曾经塌方,有两件最重要的珍宝被埋在土中而躲过了一劫。其中之一是这件鎏金银胡瓶,它是一种酒具,瓶柄上方有深目高鼻戴盔帽的圆雕人头像,腹部浮雕3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之争中的三个场景:帕里斯的评判、诱拐海伦及海伦回归,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这件胡瓶是波斯萨珊工匠的作品,融汇了萨珊、希腊以及巴克特里亚当地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另外一件就是这个玻璃碗,其原料纯净,熔制水平较高,采用了冷加工的磨琢工艺,纹饰独特,是古代玻璃的精品,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这种类型的完整玻璃碗在我国是首次发现,为我国古玻璃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从比重和X荧光检测结果来看,其材质为钠钙玻璃,与波斯萨珊玻璃成分一致;从装饰风格看,这种带圆形的纹饰的属于萨珊风格,因此碗应是从波斯萨珊王朝传入的产品,原产于伊朗高原,流行于公元4到7世纪。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这枚嵌宝石金戒指为李贤夫人吴辉的饰物,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戒面为青金石,上凹雕赤身手持花环状物的阿纳希塔,她是琐罗亚斯德教掌管江河与生产的女神。青金石产于阿富汗地区,从雕刻技术和图像主题来看,这枚戒指可能是波斯萨珊王朝的输入品。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曾孙女墓的陪葬品:

先看一下她的石棺,造型很有特色,就好像一个微缩版“面阔三间”的九脊殿,雕刻相当精美。尤其是中心的明间,门板,门框,门额,门槛,门钉一应俱全。整个殿顶也被精巧地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出瓦片,板瓦,筒瓦,甚至檐头的瓦当上也阴刻出当时最流行的莲花纹,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个墓之所以一千三百多年都没有被盗,据说是因为筒瓦上刻着“开者即死”四个字的强大诅咒。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墓中这件隋代高足金杯,现藏国家博物馆,重49.4克,杯为大口,口沿外翻,上有凸弦纹一周,系用一圆环焊上。其下为高足,中空,作喇叭状,足柄及底缘亦各有焊上的凸弦纹一周。足柄上端先粘焊一圆片,然后再焊合于杯身。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镶金边白玉杯,呈白色,直口,深腹,腹下部微收,平底实足。镶金口,卷唇。通体光素无纹,造型简练,抛光细润,制作精美,是隋代发现不多的玉器珍品,现藏国家博物馆。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隋代椭圆形绿玻璃瓶,是用吹制法制成的,器壁极薄。当时已采用了西方玻璃工艺,既能制造高铅玻璃,也能制造出质量较高的钠钙玻璃,器物形态则依然多采用传统样式。经化验,其质地为高铅玻璃和碱玻璃,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玻璃器,反映了隋代玻璃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藏国家博物馆。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隋代嵌珍珠宝石金手镯,为一对,其工艺、造型和纹饰受到西方习俗的强烈影响,大量吸收了来自栗特、波斯萨珊等西亚和中亚发达地区的艺术特点。它呈椭圆形,每个分4节,节两端嵌珠,半球形,透明无色,各节以方形嵌青绿色玻璃珠的小节相连。开口为钮饰,一端花瓣形扣环,上嵌小珠6个,另一端一钩,钩端亦嵌一珠。钩及环端为活轴,可自由开合,颇为精巧,现藏国家博物馆。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名声最响最吸精的,自然是李静训项间的这条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它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左右对称各14个,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每个小环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颗,其上再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项链的下端挂一心形金饰,上面镶嵌一块长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交相辉映、雍容华贵,现藏国家博物馆。由于这串项链具有浓郁的波斯艺术风格,因此有人认为是从中亚或西亚传入的;也有人认为是供职于隋皇室的西域工匠所制。

66岁老翁与9岁女童墓中随葬的异域秘宝,千年后再见天日

李贤家族是陇西望族,这么多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物品,汇集在他们曾祖孙的两个墓中,不仅证明了北朝和隋朝丝路商贸的活跃,也反映统治阶层对异域奢侈品的喜爱和追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